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被工商总局贬值2000万!

火烧 2010-05-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工商总局将‘中国’冠名注册资本从5000万降至3000万,引发国名贬值争议,质疑政策是否轻贱国名,外企用资本换取国名冠名引发广泛讨论。
今天在今年5月18号的《人民日报》第2版上读到一则报道,使笔者终于对“中国”这个名称的价值首次有了一个金额化的新认识:原来我们的国名价格就是3000万元人民币,而且据说此前的价格曾是5000万,又使笔者不禁唏嘘:“中国”这个名称又贬值了2000万元!
  报道的标题是《外企注册资本三千万元可冠名“中国”》,说的是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而将原先的需要注册资本5000万元才能冠名“中国”的规定降低2000万元,正是其中的一个“政策亮点”。这样的“政策亮点”着实让我们不能不产生一些有关“廉价卖国(名)”的特别怪异的感觉。
  在笔者们想来,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需要用注册资本的雄厚实力来享用“中国”冠名,这恐怕不能不让外商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人认为我们中国的政府部门有些“认钱不认人”甚至“唯利是图”或者“嫌贫爱富”。同时我们自己也搞不懂“中国”这个名称和外企的注册资本多少究竟有多大的内在联系,为什么自家国名的价值非要通过人家冠名的价格来体现呢?更何况莫名其妙地又贬值了2000万元!不仅如此,在国家工商总局用“中国”开了5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头以后,不知下边的省级市级县级工商局又可不可以把例如“北京”出价1000万元“海淀”出价500万元?未免也太搞笑了,未免也太让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工商部门都要从钱眼里来了解和审视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的规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或者图形是“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企业名称虽然与商标有一定区别,但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居然可以把“中国”拿来戴在头上,恐怕也不见得合适。把自己的国家名称也拿来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筹码,未免也太轻贱这国名了些。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说不定到“中国”慢慢贬值到注册资本1万元的时候,或许就该让外商投资企业的老板在死后可以覆盖五星红旗甚至为他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降半旗了吧。
  难道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心目中,“中国”二字真的是可以卖钱而且越卖越贱价么?假使如富士康之流的外企资本家想要冠名“中共”,不知国家工商总局又会开出一个啥样的价码?
  唉……

相关文章

  • 资本中外狼 危饥更猖狂--读《热钱“过关”记》
  • 央行的“池子理论”能否让“热钱”皈依佛门?
  • 华尔街下一步攻击计划大揭秘
  • 吴辉:论热钱的战略--给了美国人800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
  • 华尔街下一步进攻计划
  • 吴辉:人民币升值的意图是“死钱换活钱”
  • 张庭宾:外管局的高调回应让人冷汗直流
  • 张庭宾:国际热钱大规模出逃征兆已现
  • 做空中国即将到来  后果深远长期难解
  • 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防治措施
  • 张庭宾:股指期货令国际热钱更有效操控A股
  • 中美对决已进入摊牌时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