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人民日报:城镇化不能大跃进 盲目铺摊子存危机

火烧 2013-05-21 00:00:00 经济视点 1028
文章指出城镇化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农民上楼和产业扩张存在风险。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民生保障与就业质量,避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有序发展。

  城镇化“急切病”有二:不计长远,着急赶农民上楼;盲目铺产业摊子,加剧产能过剩

  发展中的中国正在经历城镇化的过程。

  从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但是,城镇化的进程却要思虑周全、审慎小心,不能操之过急。就像一座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大矿,当然要开发,但是必须合理开发,前期的环境评估、生态摸底、移民安置等,一样都不能少,尽量降低开发带来的“副作用”、减少 “伴生灾害”。

  现在某些地方显得有些“急不可耐”,大有“赛跑”进入城镇化之势。

  这种“急切病”主要病症有二,一是过度去搞集中居住,兴建农民社区,赶农民上楼;二是铺张产业发展“摊子”,大建工业园区,送农民进工厂。都是力求简单地、突变式地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为农民一旦住得像城里人、工作像城里人,就能变成城里人。

  “急切病”一旦大规模发作,将对整个社会肌体造成危害。离开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农民一旦失去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生活必然陷入贫困。同时,为创造就业盲目推进产业发展,极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加剧仍然存在的产能过剩,更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圈地卖钱。

  医治“急切病”,首先应开一支镇静剂,让“急切”的建设慢下来,适当控制工业化和产业化规模,做到建设发展合理有序。同时,地方政府要在民生建设上多着点“急”,推进各种公共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说到底,地方政府须明确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性原则:以人为核心,让人的安居乐业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乐业即愉快地工作,说到底还是就业,却是高质量的就业,不仅仅是找到一个饭碗就了事。除了就业机会,还要实现就业的相对稳定和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更要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让进城农民在工作中看到希望、获得发展。

  安居即安定地生活,不单单是居住的舒适,更包括良好的教育、可靠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这些代表着进城农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是一组系统性的社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城镇化的直接作用正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要实现安居乐业,需要个人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奋斗,也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政府应该厘清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责,成为人民梦想实现的“助梦师”。

相关文章

  • 李昌平:绝大多数农村生态环境比十几年前更恶化
  • 卢麒元:绝不走美国设计的城镇化道路
  • 光明日报:毛泽东为何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 全国人大常委会:城镇化不是大搞造城运动
  • 我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小城市将放开落户
  • 曾飞:梦醒吧,祖国母亲经不起如此糟蹋!
  • 贺雪峰: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能倒果为因
  • 农民何时才能够回家安心种地?
  • 外资金融“入境”避正面 另辟蹊径抢占新城镇化市场
  • 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的关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