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对中石油轻言“拆分”并不明智

火烧 2014-03-3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强调中石油作为国家石油公司的重要性,指出拆分不明智,需保持国有主导地位。分析石油产业特性,强调改革方向应聚焦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等,同时回应腐败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石油不仅是竞争性商品,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2011年全世界拥有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多的10家公司,都是国家石油公司。其中沙特等6大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拥有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70%和世界石油产量的32%。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也必须在石油产业特别是上游领域,坚持国有大公司的主导地位,保持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有效控制。

  二是,石油产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规模经济性和资产专用性很强,进入和退出的门槛很高。自上世纪末,全球油气行业呈现出加快向非常规资源、深海、极地等新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门槛更高,风险更大,没有一体化经营和雄厚的实力与创新能力,是难以抵御风险并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和取胜的。

  三是,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严重失衡,石油产业成为最早开展跨国经营的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产业。目前,主要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2/3以上的国际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额以及80%以上的石油石化先进技术。沙特、俄罗斯、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国家石油公司,则依托拥有稀缺资源的优势,大举向海外市场和下游领域进军,在与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和竞争中异军突起。中国的石油公司作为后来者,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同跨国石油巨头同台竞技,就必须做大做强、成为巨人。

  当然,国家和中石油也不能满足或立足于“现状”。作为央企“老大”的中石油,当然也包括中石化、中海油,要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大原则,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要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管控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营等改革举措上发力。国家也有责任进一步准确界定央企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公司管控体制,大力加强政府有效监管,推动管理层的职业经理人化,建立起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近期中石油出现的个别腐败干部,与中石油“垄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腐败分子、害群之马毕竟是少数,并不能代表中石油广大干部职工的主流。需要强调的是,腐败虽是个例,但因自身“垄断”地位,被社会关注、监督也是情理之中,中石油等央企“老大”应理解并积极回应这种关注与监督,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减少腐败,这对更有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是一种助力。

相关文章

  • 李北方:国资改革下一步
  • 上海国企改革有意借鉴淡马锡模式
  • 当今中国必须奏响主旋律:公有制
  • 钮文新:请先说,混合所有制能给百姓怎样的福利
  • 高梁:为什么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 新自由主义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国家干预
  • 乌有之乡“评析2014年两会”座谈会
  • 世界很混乱,小平牌友都出来为国企私有化站台
  • 极右势力所有侵吞国企邪恶理论和招数大揭秘—国企防盗手册
  • 陈石宇:混合所有制经济会把我国引向何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