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直言了:娘子军激发的媒体病态

火烧 2014-02-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探讨国内媒体对春晚红色娘子军片段的过度解读,认为其为文革回潮,实则该作品早于文革创作,属芭蕾舞经典。同时批评海外媒体敏感化报道,指出此类思维仍受文革影响,本质相似。

  网友读者:今年春晚节目有《红色娘子军》片段;一些国内媒体发文猛烈轰击,说是“文革极左”回潮如何如何;于是,BBC-等海外媒体大做文章,……。你如何看?

  我的答复:那些国内媒体无知、那些海外媒体过敏,他们都是病态。

  事实:文史资料说明,文革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就出笼了,题材来自颇受广大民众和老红军们都很喜爱的同名影片;它跟芭蕾舞《白毛女》并驾齐驱,形成北京和上海的两个舞派:《红色娘子军》颇有俄罗斯芭蕾舞风格,而《白毛女》则颇有西欧风格。

  简单说,《红色娘子军》不是文革作品。文革中,“四人帮”把那些作品列入了“样板戏”,但并非就是他们搞的作品了。据我所知,一些在文革前参加了《红色娘子军》演出的音乐家和舞蹈家曾遭到“四人帮”团伙的批斗或迫害(如此,是否可以根据“四人帮”为“极左”、而说《红色娘子军》是“极右”呢?)。

  谢天谢地,“四人帮”还没搞“样板水”和“样板饭”,不然,这每天喝水和每天吃饭,是不是“文革极左”每天都在回潮了呢?说实在的,以“四人帮”为准绳来思考判断过去的一切,不管其是“捧文革”还是“反文革”的,本质都是“文革思维”、彼此半斤八两。

相关文章

  • 谈谈凤凰网关于红色娘子军的“正面”解读
  • "红色娘子军"排长王运梅去世 享年103岁
  • 江青是怎么抓“样板戏”的?
  • 样板戏《奇袭白虎团》(1972)
  • 【乌有十年文选】孟飞:关于样板戏若干问题的札记
  • 天煞沐浴:1976前的文化生活
  • 孔庆东:返照去年十月末
  • 从革命现代戏到样板戏
  • 朽笔书檄文,赤诚不老心——给敬爱的红色娘子军
  • 革命铸就最强音,血泪凝成《白毛女》——观文革芭蕾舞剧《白毛女》感想(修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