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存款人、借款人都很不舒服:商业银行三大不公

火烧 2011-04-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指出商业银行存在三大不公现象,包括乱收费、高利差和加息转存不公,导致存款人和借款人都感到不满,揭示银行在政策执行上的不平等,引发对金融公平性的讨论。

 

             存款人、借款人都很不舒服:

                       商业银行三大不公

                转帖自东方财富网2011年04月13日 16:25
         作者:苏文洋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04月13日

  凡事必须要琢磨。我因为琢磨外汇储备的巨额亏损问题,顺便也“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不公。

  一是银行乱收费不公。据4月6日《经济参考报》载:日前,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勤国领衔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现在银行收费项目达3000种,而2003年时仅有300种。其中银行卡收费涉及的消费者人群最广,且存在未充分告知用户、将一个业务拆分后重复收费等情况。3000多种收费当然不都是乱收费,但2700多种是近六七年增加的,这种“大跃进”式的收费,肯定是“潜伏”下了相当多的乱收费。 

  二是银行高利差不公。上周我谈到,在负利率2%的情况下,按易宪容先生计算,全国储户每年存款“缩水”6000亿。这个“缩水”是一种财富转移,储户亏了,银行和借贷者赚去了。根据银监会2010年报,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上涨34.5%。其中,仅工商、建设、中国、农业、交通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狂赚了5392.02亿元。这些商业银行赚钱的办法或途径很简单:高利差。如农业银行全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421.52亿元,占据了该行全年营业收入的近83.4%;工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近80%;其余三家银行的占比也都在70%以上。五家银行仅靠高利差每天赚14.77亿。

  三是加息转存不公。每次加息后,从银行贷款的人,不用跑银行办理手续,银行就主动执行新利率。而在银行存款的人则大多陷入两难境地,不仅要自己跑到银行排队办理转存,还要计算转存过程中损失多少利率。每次加息后,媒体都有提示,1年期定存的转存临界点为33天。如果超过了临界点,储户所获得的利息收益还赶不上损失的利息,不如不转存。不管临界点不临界点,其实储户总是要有一部分亏损,白白给了银行。对存款人一个政策,对借款人一个政策,通过“不平等条约”,每一次加息都使银行成为大赢家。为什么不能公平对待借款人与存款人呢?给借款人自动加息就理应给存款人自动加息,要办理手续都办理,不办都不办。这没有技术困难,纯粹就是要在储户身上捞钱。

  商业银行的三大不公,严格地说,不完全是银行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银监会和央行的问题。学术语言叫做“制度安排”。银监会是干什么的?商业银行因为垄断性经营,其实是挂着“商”的招牌,从来没什么好商量的。银行乱收费和区别对待存款人与借款人加息,这种公然践踏商业道德伦理的行为,难道不应当由银监会出面来管理吗?这么明显的不公,银监会不管,纳税人为什么要掏钱养着银监会这帮官员?

  商业银行高利差的问题不是银监会的事情,而是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只不过是坐享其成。央行每次加息时,只要通过不对称加息,缩小一点利息差即可扭转负利率。这样,让存款人亏得少一点,借款人的压力也可以相应减少一点。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差是世界最高的,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利息差在1%左右,我们在3%左右,未免也让银行过得太舒服了,难怪央行副行长说“很舒服”。银行一家“很舒服”了,存款人、借款人都很不舒服,公平、正义何在?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是指鹿为马式的宽松
  • 李炳炎:建立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化解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 毛时代载人航天被下马的真相--读《曙光号全解密》的杂感(修改稿)
  • 时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个更应‘当广不当狭’
  • 发改委内外有别 惹民怨引火烧身—2011-4-21至22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
  • 毛主席立啥大义凛然斩头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刘仰:被美化的程序正义
  • 黄尔文:文字严谨的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阳:关于“救党保国”口号的讨论
  • 地藏王菩萨:亡党移民,是汉奸国贼的天堂还是坟场?
  • 郎咸平:谁在制造经济恐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