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发展方式转变

火烧 2010-07-28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能力不足,储蓄意愿增强而投资意愿下降,制约经济转型。文章指出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消费,阻碍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驱动转变。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发展方式转变


    上半年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压力加大。

    上半年,尽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5%、9.5%,但其占GDP的比重依然较低。受困于过重的住房、医疗、教育压力,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趋强。根据多个地方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储蓄利率整体水平偏低,而通胀率提高,实际储蓄利率为负利率情况下,上半年居民储蓄意愿竟然大幅增强,同时,投资意愿大幅下降。这“一增强一下降”的背后折射的是我国经济的隐忧。

   上半年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有股市低迷的原因。众所周知,上半年中国A走出一波全球最差、历史最差的行情。这将重挫百姓投资意愿,是居民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之一。这在说明中国居民投资渠道少的同时,更直接反应出中国经济的景气环境和景气指数问题。居民在赔钱(负利率)情况下也宁愿选择储蓄,说明对投资环境不看好的同时,也有某种担忧,比如:收入下降或者增速缓慢,生活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不健全,个别生活必需商品价格畸高,迫使居民不得不为未来着想而储蓄。这表现在居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千方百计压缩消费,放弃投资,采取最为原始的储蓄方法来保障未来的做法上。

    这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当前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好现象甚至是不祥之兆。这次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中国,不能过度依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后又告诉中国,大举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性措施可以,但绝不是长久之计,大举投资在中国已经“破绽百出”、不能再重复,已经靠不住。痛定思痛后,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内需拉动、消费驱动上,使得出口、投资、消费协调运作,均衡拉动,克服消费短腿、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决心很大、口号喊得很高,但是效果并不好。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依赖投资的趋势仍未改变。就最终消费率而言,我们不仅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相当大差距,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距离。

    问题就出在百姓消费能力不足上。而百姓消费能力不足的原因是收入较低,增长缓慢;就业变数较多,职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也就是日常说的制约消费的两大问题:一是没有钱、没有能力消费,二是有养老、就医、买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有了收入只能储蓄起来为未来解决前述问题做储备,不敢消费。因此,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在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计。

    今年以来收入分配改革就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但是,“只听雷声不见下雨”,直到现在也未见相关改革方案出台的迹象。只有彻底医治劳动所得偏低、社保体系不健全,抑制居民消费意愿、能力的顽疾,实现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才能谈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才能有无穷动力和后劲。

相关文章

  • 巩献田推荐文章: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 李炳炎:初次分配改革与所有制结构失衡
  • 钮文新:注重“不由自主”的经济因素
  • 马耀邦: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
  • 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与发展方式转变
  • 腐败分子也是路线的受害者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问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中的两种对立的思路
  • 孙锡良:“十二五规划”之“经济转型、刺激消费”篇
  • 凛然:刘鹤指鹿为马,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面临流产危险
  • 十二五规划应针对社会主要矛盾:两点建议
  • 从蒙牛、伊利“对掐”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