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

火烧 2010-04-07 00:00:00 中华文化 1027
文章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涵盖传统节日、习俗及思想体系,如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道家自然无为,强调文化延续与民族精神。
天人合一——《我们缺什么》之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天”是自然的,有自身的规律,即“天道”。人的活动承认并因循这种规律的文化,是自然的文化。对此我们形象的称呼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的历法是农历,是根据自然规律制订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历法,每一个节气都与此相合。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自然形成的节日,鲜有强制的规定,少见权力的烙印。即使纪念某一个人,也是人们自发形成的结果。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是尊崇祖先的传统,这是一种由天及人的尊崇。对祖先的敬畏和尊敬,不仅仅在某些节日里的仪式里,更在从古到今几乎每个我们所知的人物的行动上,并融浸在我们今天的习俗、思维方式及日常的现代生活中。

中国古代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也始终保持着对天的敬畏,每一次祭天都是最重要的祭奠,每一道圣旨都注明“奉天承运”,每一次被推翻都贴着天怒人怨和天理难容的标签。

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是法制。具体的说是一种刑(律)治加人治的管理。刑治基于法理,人治基于伦理(人理)。而法理和伦理都来自于天理。

由法理和伦理都来自于天理,我们知道,法不能大于天,人也不能胜天。如果有人和大家一起亲口喊过“人定胜天”的号子,就应当理解那只是一个民族在最危急时刻自强不息的呐喊,是不屈从于强权为自己所设置的命运的反抗而已。事实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意志挺过来了。这和今天有人在喊“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法大于天”相比,不是一个性质。

 

集中国古代思想之大成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

老子的《道德经》,现代世界的人们仍在不断理解中。孔子的儒学影响中国及周边(比如东亚)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进程。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所谓“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和谐”):大一统,知天命,仁义礼智信。

 

插上几句题外话: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无数的民族形成后又衰落下去,被融合,被灭绝,甚至被人们遗忘,而中华民族这个族群在多次分裂、屡遭涂炭,甚至几次几乎是灭顶之灾后,仍旧能站起来,屹立在这里,绝对有存在的理由。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我们民族的传统思想已经影响了我们几千年,被肯定或否定过不至一次,也曾经历过比现在更大的危机。就象你我都有存在的理由一样,这些思想,也有理由继续存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只是人类文明的两个分支,强弱是相对的阶段性的。今天的东方文明虽然受到挑战,但并不表示就会一直沉落下去,最终消亡。

因此,请不要从来自其他地方的,或披着科学外衣的、甚至对人对已都半知半解的浮浅角度,去轻易否定中国的传统思想。若有人这样提,一定别有用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继承和发扬,才是我们应当做的。只有这样继承发扬自己的传统,才能真正了解我们自己,清楚所面临的危机的性质,并知道如何改善现状,最终才能摆脱困境。任何打着振兴的旗号的全盘否定、全盘引进之举都是自暴自弃或者心怀鬼胎,象邯郸学步一样幼稚,是自摆乌龙式的愚蠢,比釜底抽薪更加阴险。

 

中国能够把这种思想作为理想,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代表人物,有吗,如果有那是哪一位呢?

(未完待续)

(文章来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
blog_629bce070100ibh5.html)

相关文章

  • 巩献田推荐文章: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 李炳炎:初次分配改革与所有制结构失衡
  • 钮文新:注重“不由自主”的经济因素
  • 马耀邦: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
  • 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与发展方式转变
  • 腐败分子也是路线的受害者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问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中的两种对立的思路
  • 孙锡良:“十二五规划”之“经济转型、刺激消费”篇
  • 凛然:刘鹤指鹿为马,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面临流产危险
  • 十二五规划应针对社会主要矛盾:两点建议
  • 从蒙牛、伊利“对掐”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