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议武训传

火烧 2015-03-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武训传解禁原因,分析教育市场化弊端及社会阶层问题,批判政府职能缺失与慈善办学局限,强调教育公平与社会制度反思。

  最近,武训传被解禁,很多人不理解武训传当年被禁的原因,我就把原因归结为:“毛主席认为办学是政府的事 而不是社会的事 武训传宣扬慈善办学(当时是清政府对教育投入很少) 毛主席认为政府不办学不对教育投入仅靠慈善办学是反映政府无能,所以批判之。”

  网上多数把当年主席的评价作为原因,“《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这是主席的原话,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教育是否应该市场化。

  我们都知道教育市场化的弊端,正如现在高等教育只重视应试教育,各种考研班,辅导班层出不穷,而真正用于高职高专学术研究的资源没有获得社会认可。中国的研究型人才奇缺,而学历教育高于学术教育的现状成为一种毒瘤。文章与评职挂钩,真正有水平的学术批判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种种弊端的根源就是教育市场化。

  武训的故事就像那个蹬了一辈子三轮,捐了一辈子教育的老人,临死前还想着为孩子们捐最后一次款,每次看到都让人心碎无比。但是设下一下,如果我们社会每个草根都像老人那样捐款,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用教育掏空了整个草根阶层的生活基础?那些中产以上阶层的收入为什么不去用于捐助?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么?

  所以,从本质上看,《武训传》是衰落的清政府为了推卸自己的政府职能而推出的一套救世教唆。其意义在于混淆社会舆论对于当时政府财政投入不利的苛责。对于新中国这样的有职责,有担当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又怎么能够允许这种社会悲剧发生呢?所以,主席当时的批判意义不在于武训本身,而在于对这个吞噬草根财富的社会制度进行批判。

  说武训是地主没有错,因为他的小农思想让他的行为局限在捐款资学,没有想到真正社会压迫的深层根源。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放《武训传》同时要解读当年的批判与反批判。

相关文章

  • 我们是否需要一个伟大?——献给那些立志做伟大父亲母亲的人
  • 廉思:高等教育成为加剧阶层分化的助推器
  • “衡水第二监狱”——拦得住高中的阶级分层?
  • 对产业和教育问题的一点感悟
  • 鹤龄:性自由批判集
  • 江苏沭阳民办教育腐败丛生 百名老教师老无所养
  • 拳头统治农村学校
  • 顾凌英:“大众创业”与《武训传》批判
  • 鹤龄:谁授权方刚向未成年人赋“性人权”
  • 农村教育的隐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