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漫谈教育逆城市化

火烧 2015-02-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教育逆城市化现象,分析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编制与收入问题,揭示农村教育困境及城市教师户口占有的现实问题,引发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刘备借荆州,明知道有借无还,为何东吴还是同意借给刘备呢?时人或曰:“先抢再借,不借也不行啊!”可谓是对此最精妙的注解。刘备借荆州,实质是就是巧取,优雅的冷暴力,比起镇关西式的豪夺,更具有危害性。

  巧取可谓是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最恶劣的垃圾之一,可是如同中国目前的环境一样,垃圾遍地,净土难寻。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巧取每天都在上演,笔者接下来要写的,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三农问题依然是核心,在这份最新文件中,党和国家强调了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担心,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无外乎硬件的升级以及教师队伍的提升,只要上述两点提上去了,农民自然愿意把孩子送来就近入学。而这两点之中,以师资力量最为关键,条件差一点不要紧,人差了可就危险了!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农村基础教育,几乎人满为患,却又无人可用。

  何也?请听笔者细细道来。

  说起中国教育,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对于教师而言极为关键的问题,收入和编制。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城乡教育在这两点上出现了奇特的对比,城市学校收入高,却无编制保障;农村学校收入低,编制却空余不少。

  笔者的朋友去年参加了教师招聘,聚会问起情况,方知其签约在了县一级私立学校,收入很高,几乎是同类公立学校的两倍。笔者下意识询问其无编制情况下压力如何?却被其回答所震惊,有编制!

  私立学校哪儿来的编制?

  朋友解决了我的疑惑,并叮嘱笔者不可外传,但笔者实在是良心不安,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朋友的签约学校表面上是在县城里的私立贵族学校,实际上编制却在基层乡镇学校,也就是说,他真实身份应该是农村学校教师!然而,私立学校打通了各类关系,上下其手,以一纸借调令将他调到了县城里,至于借调时间是多久,想必读者已经猜到,没错,无限期。

  就这样简单操作一下,大批优秀教育人才的户口落到了基层,统计数据一上报,党和国家喜形于色,以为农村教育发展不小,却不料,这一切却充满了泡沫。

  城市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城市居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就会开始自觉的逆城市化,从而享受城市的就业机会与乡村的优美环境。

  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教育也开始逆城市化了。城里的教师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岗位,挤占者农村的宝贵户口,吃着双份收入,而那些真正在基层奋斗的教师,却沦为了黑户,反而拿不到户口!

  霸占乡村,牢守城市。

  此计不可谓不巧,然则心实太狠,行实太过。

  这个世界太凌乱了,再这么搞下去,人都搞没了,农村教育还怎么搞?难道就靠守着那些外来人口的肖像画饼充饥?

  富贵,人所欲也;编制,亦人所欲也,二者得兼不以正道,百花凋零是也!

  借用鲁迅的一句话结尾。

  救救孩子!!!

相关文章

  • 中国教育水很浑,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大学里
  • 关于免费师范生的几点看法
  • 雨夹雪:大学应该恢复毛泽东思想课
  • 当前中小学教师师道观问题调查
  • 摩罗:教育的崇洋媚外将毁中国根基
  • 罗建军:高校涨学费完全没有道理!
  • 文老师: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
  • 罗建军:毕业即失业失业还扩招 教育部折腾到何时?
  • 三个“为了”的透视
  • 任评说:中国教育问题核心在没有精英教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