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终结甲午惨败历史——读《参考消息》甲午殇思系列报道感言

火烧 2014-05-1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结合抗美援朝胜利与甲午战争失败,强调制度、战略、信仰与国运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呼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终结历史屈辱,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反思历史教训。

一名志愿军战士 张亦民

  刚过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又临甲午战争惨败120周年,一败一胜,感慨万千,再读《参考消息》“军事名家甲午殇思”的报道,特写如下感悟献言:

甲午惨败,中华大伤,四亿同胞齐下泪,辱国苦果怎能吞?

清廷无能,倭国欺负,北洋舰队葬大海,天涯何处觅神州?

中败何因,日胜何能,系列文章已阐明,两相对比服众人;

制度·战略,信仰·国运,亚洲将军作概括,画龙点睛指要津;[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美援朝挫“联军”,荡气回肠返自尊!

百年屈辱,共党终结,马列主义是关键,举世颂歌毛英明;

时空虽变,世事不宁,日美结盟似当年,双甲又触国人痛;

知古鉴今,念国痴情,弘扬我抗美精神,何惧鬼魅恶浪掀。[②]

  2014年4月20日初稿,5月1日修改定稿)


  [①] 此句“制度·战略,信仰·国运”八个字,是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采访,作为标题发表的。也是系列报道的收官之作。我认为:“制度”是决定军队性质的归宿和生命线,是国家政权赋予军队必须捍卫的目标与任务;“战略”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手段;“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无形的意志力、战斗力;“国运”是国家命运的表述,刘政委文中是将败局作为反面教员的乐观态度来谈国运的。这样,可以将四个主要论点称之谓评论战争的“目标、手段、意志、结局”四个基本环节而具有普遍意义。其实,战争如此,其它各种工作也离不开这个四个环节,故有画龙点睛指要津之感。当否?还请刘政委和读者指正。

  [②] 抗美援朝与甲午战争相距近一个甲子,甲午惨败的教训在哪里,怎样总结经验教训?从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甲午惨败之后,经中国人民对救国真理的探求,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已作了比较彻底的回答,而系列报道系联抗美援朝战争不多,也感美中不足。“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既不能忘记历史伤痛,更不能忘记我们已经“走出甲午”的宝贵经验,离开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去谈战争的胜负,是跳不出战争这个“历史怪圈”的,故而有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终结甲午惨败历史之思念。

相关文章

  • 金一南看甲午战争: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实力全面检验
  • 解读西方眼中“中国最高水平军事战略思想文献”
  • 金一南:甲午战争“经费不足失败论”难以成立
  • 唐竹:毛岸英如果没牺牲
  • [视频]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抉择
  • 李慎明:荧屏需要“大江东去”
  • 李慎明: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战略眼光
  • [视频]乌有之乡网友赴朝祭拜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
  • 关于甲午海战中国也不必过于自责反省什么的
  • 恩格斯眼中的甲午战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