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钮文新:中国在通缩边缘

火烧 2014-09-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已处于通缩边缘,货币机制性收缩导致经济疲弱,强调需正视货币政策问题,避免恶性循环,同时分析人民币汇率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

  说中国在通缩边缘着实有些“客气”了,而实际已经发生通缩。从8月份当月的数据看,尽管CPI环比上涨0.2%,但那是食品价格上涨0.7%所致。从PPI的角度看,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跌幅收窄之后,8月份再次出现扩大,而且环比扩大0.3个百分点,这不是一个小幅度。

  一位国内一线券商研究机构的宏观分析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前透露了8月份的M2数据,该机构原本预计8月份的M2增速应该在13.5%左右,但实际上,“8月份M2增速只有12.8%,远低于我们的预期,这个数据是否还会进行调整?”。从12.8%这个增长绝对数看,并未超出合理范围。但关键是趋势很不好。我们注意到,8月央行并未刻意收紧货币供给,但货币供应量却在“自动下降”,这才是重要的问题。

  可以负责任的说: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经济需求端已经明显出现疲弱之势。有人认为:房地产投资趋势性向下,新经济规模尚未大规模形成,政策回归“新常态”后,基建投资和财政支出放缓导致实体有效需求下降。经济下行导致符合风控要求的企业数量减少,房地产开发贷审慎和同业创新活动放缓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二者共同导致货币创造内生性减弱。

  这种说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说“对”,是因为这些的确是不容否认的经济现象;说“不对”,是因为他们没有说出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实际是货币“机制性收缩”导致经济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如果依然还是不理解、不承认中国货币政策已经落入“机制性收缩”的陷阱,这一“机制性收缩”必然导致经济下行压力没完没了,直至中国经济在恶性循环中崩溃而犯下历史性的错误。那会让一切改革成果付之东流,股市的作用无以发挥,老百姓的财富被大量消耗,国内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压力会不断加大等等。

  所以,我们从思想上就不能认同所谓“三期叠加”——经济增速的换挡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前期政策的消化期,更不能把“三期叠加”的后果确认为“新常态”。这是严重的误导,是引导政策只关注改革,而放弃需求引导,任由经济恶性循环继续新自由主义“宿命论”。对此,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

  在技术上,核心是要破解“货币政策的机制性收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认为,“让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理论上说,汇率至少存在四大决定因素:各国经济基本面的比较,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然后才是市场供求。既然如此,怎么能够无视其他,尤其是无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决定作用,而一味强调市场供求决定?必须要看到,前不久人民币的一轮贬值,说是央行有意为之,其实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房地产泡沫崩溃产生怀疑,而央行不得不放宽货币的结果。

  问题是,难道只有等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才有贬值的可能?否则就要没完没了地升值,直至中国经济崩溃?这不是一个“死循环”吗?日本、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危机不都是其本币被严重高估的后果吗?难道中国也要步其后尘?太危险了,我们必须要找到破解之道。

相关文章

  • 钮文新:中国利率乱象
  • 钮文新:央行应该关照谁?
  • 钮文新:谁来制止国债回购“闹月惊”
  • 钮文新:中国的经济将毁在哪里?
  • 钮文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准备好了吗?
  • 钮文新:余额宝等金融倒爷是金融体系最大威胁
  • 钮文新:美国政府“忽悠”有术
  • 钮文新:反对金融倒爷
  • 钮文新:A股四重底何时出现?
  • 钮文新:股市“资本底”再被印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