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和美俄的石油乱战
油价跌跌不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会否操起降量武器,平衡全球油价以缓解多个成员国的财政预算紧张?欧佩克11月27日的新决定是,维持每天3000万桶的产量上限,不降低产量目标,随后油价跌至4年以来的最低点,跌幅超过8%。
欧佩克的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尤其不支持降低产量。内中缘由,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且掺杂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复杂折射。可以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已经开打。
在这场石油战中,欧佩克成员国存在龃龉和内斗。在降低石油产量问题上,各有苗头甚至是各怀鬼胎,欧佩克大佬沙特上世纪在国际油价下跌时,曾主动降低产量而刺激油价上涨。可是,沙特日减产1000万桶并未使油价上升,反而导致本国深陷财政危机中。1985年底,沙特宣布增产而最终使国际油价跌停转升。
作为欧佩克老大,沙特决定不减产是吸取历史教训。在欧佩克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油价维持在100美元/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伊朗,在西方世界多年经济制裁的情势下,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不啻灾难。
因而,单就欧佩克内部的产量博弈战观之,不排除12个成员中连横合纵的市场结盟。沙特、科威特等可以忍受更低价格的国家对组织内的伊朗、委内瑞拉等财政吃紧的国家施加规则压力。从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关系言,有舆论认为沙特和科威特是以石油产量这个武器配合美国对付伊朗和委内瑞拉。由于伊朗核危机“6+1”最终谈判又推迟半年,沙特不减产的确有以石油价格倒逼伊朗的意味。毕竟,作为中东两大国,伊朗核武对沙特更具现实威胁性。
石油大国俄罗斯没有加入欧佩克,和其有市场竞争关系。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日渐深化,西方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陷入窘迫。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一半也来自石油出口,其财政预算是按照90美元/桶的价格编制的。按照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油价低落的这一年,俄罗斯外汇储备减少了一千亿美元;在欧佩克不减产的消息冲击下,美元兑卢布差点跌至1兑50,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累计贬值达34%。
西方社会对付俄罗斯,不可能兵戎相见,超越美苏对抗的“冷战”变“热战”,只能采用经济制裁的大棒。通过欧佩克,利用石油武器,打击俄罗斯更有奇效。财政收入靠石油,是俄罗斯的硬伤,国际油价下跌和欧佩克不减产,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而为,都是俄罗斯所不能承受的。
亦有舆论认为欧佩克之所以忍痛不减产,是为了对付美国。虽然欧佩克石油储量占了全球77%,但石油产量却维持在三成左右。因此,从全球能源格局看,欧佩克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从欧洲北海油田到俄罗斯石油产量飙升,凸显了这一市场变化。现在,美国页岩油技术不仅使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降低,也改变了美国的中东地缘政治战略。美国开采页岩油“自给自足”,不符合沙特、科威特等传统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在伊朗核危机尚未缓解、伊拉克乱局未靖、叙利亚政局紊乱和IS(伊斯兰国)捣乱的现实是,沙特等国亦希望美国重视中东。
分析认为,油价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开采无利可寻;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行业崩溃。所以,欧佩克不减产,对于美国页岩油行业也是悲剧性的。
其实,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和国际经济形势糟糕相关。经济下行,需求减少,而原油产量在原油的市场惯性下供过于求,而且价格走低。由于原油产出和消费的地缘政治原因,原油价格和产量也就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而异化为政治、外交的战略博弈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不仅表现在台面上的多维博弈,也对世界经济形势构成了复杂影响。譬如油价偏低对欧日通缩的雪上加霜,对中美两个能源消费大国也造成了影响。
这场牵动整个世界的石油博弈战,结果如何值得观察。
相关文章
- 国际油价崩盘 网友:代表产业资本保守势力可阻止油价下跌
- 西方发动能源战争:俄会像前苏联一样破产吗
- 卢布暴跌俄金融风险陡升 油价下跌雪上加霜
- 龙凯锋: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 俄罗斯媒体:国家油价下跌是沙特和美国阴谋
- 卢布暴跌的真相:若不是本币贬值,普京早顶不住了
- 普京要小心:最给力“战友”石油在跌价
- 沙特坐视油价下跌 或推动美国解除数十年出口禁令
- 美国沙特联手打压油价 目标直指俄罗斯、伊朗?
- 现总理马利基大势已去 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要求选出新总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