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俞力工:欧洲制裁俄罗斯--独立自主已成昨日黄花

火烧 2014-07-31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欧盟对俄制裁动向,指出其独立自主政策已成过去,成为美国霸权推手。同时探讨俄罗斯在孤立下加强与中国合作,以及普京面对制裁的考验。

  26日(星期六)晚上,欧洲联盟28个成员国通过一项新的制裁俄罗斯决议,主要内容包括对78位俄罗斯的情治机构领导人的海外账户予以封锁,同时对其拒发入境签证;此外,对俄罗斯与东乌克兰的18家商贸公司与组织也将加诸若干制裁措施。欧盟为此决议提出的理由是“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内政,并吞克里米亚。”

  从西方主流媒体的一系列报导与讨论,大致可总结出欧盟此举的动向为:借马航飞机失事时机,将箭头指向俄罗斯,而最终目标则是通过经济制裁,制造俄罗斯的内部纠纷,从而把具有强硬作风的普京拉总统下马。基于此,西方媒体一方面抬出美国政府提供的照片,以证明“俄罗斯一方从本国境内向乌克兰发动火箭攻击,并向乌克兰反政府势力提供军火”;同时又不断报导俄罗斯的股市自克里米亚事发后,已蒙受10亿美元损失,使得该股市的档次已滑落到伊朗、阿根廷、津巴布韦的水平,由是造成内部的不满及分裂…

  欧盟的最新动向,拿1990年代初期其主要成员提出的“欧人治欧”,“建立自己的安全与外交政策”,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改造为欧洲人的“新北约”,以及“建立包括俄罗斯的大欧洲”加以对比,不难发现目前欧盟一马当先、向俄罗斯发难的做法,已显示出其独立自主政策已成昨日黄花;同时还把自己推上火线,成为美国巩固霸权的有力推手。

  1990年之交,当苏联分崩离析之时,已有关于“突然产生2500万俄罗斯侨民”的报导。此现象意味着,散居于周边国家的侨民将形同人质,且永远成为俄罗斯尾大不掉的问题。果不其然,最近乌克兰经政变组织新政府之后,便展开排俄活动,由是构成俄罗斯必须接受克里米亚议会提出的合并要求。笔者以为,“排俄”事件随时也可在其他地方发生。乌克兰之首先发难,不过是因为该国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为俄罗斯人。

  其次,俄罗斯处于欧盟的压力与处境孤立情况下,自然会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迄今该两国的困局颇为近似,但出于“囚犯心态”作祟,“既了解唯有加强合作才可能避免西方的逐个击破;但又担心被对方出卖,以至于一切落空。”

  就普京的强势作风,以及多年来营造的受欢迎度,相信不会在欧盟面前轻易低头,但此次欧盟的制裁措施对他毕竟是个严峻的考验。或许,今后中、俄关系的走向将是第一个显示出来的信号。

相关文章

  • 经济、科技与世界大战
  • 普京:西方制裁将有利于俄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
  • 西方本周扩大对俄制裁
  • 外媒:欧盟顾忌与俄决裂代价大 反俄只是幌子
  • 人民日报:欧洲历史进程不是人类发展唯一模式
  • 孙锡良:欧洲政治家们,请尽快冷静!请认真反省!
  • 美对俄"最严厉"制裁色厉内荏 以后恐无牌可打
  • 张文木:“欧洲的灾难”,就是“美国的机会”
  • 法油气巨头吁支持俄罗斯:没有俄气欧洲无法生存
  • 欧洲准备反击美国“数字战争” 避免沦为硅谷数字殖民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