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严酷的现实:已婚未育女性找工作受歧视

火烧 2013-06-04 00:00:00 社会民生 1032
已婚未育女性求职遭遇歧视,41次面试失败,企业以生育假为由拒录。文章指出就业歧视问题,呼吁法律保护妇女就业权益,维护公平就业环境。

  接连41次面试不成功,姜小姐认为这和自己已婚未育的特殊身份有关,只好隐瞒已婚身份找工作。“婚后明显感觉没有结婚前好找工作了。”姜小姐发在武汉一家论坛的吐槽帖,引起众多网友共鸣。(6月3日《武汉晚报》)

  投了上百份简历,换来41次面试,而在这41次面试中,无一例外都吃了“败仗”。失败的原因不是专业不符,也不是形象不佳、能力不强,而是一个未被招聘单位公开表达出来的理由——“已婚未育”。

  因为未生育,上班以后可能面临生育问题。一个生育假就要用去三个多月时间,如果是晚婚晚育,更要超过一百天。这期间,员工的工资照付、福利照发,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便觉得吃亏。于是,有的企业强逼员工签订“不生育协议”,一旦有员工提出休产假,立马遭到辞退。在企业的严酷相逼之下,工作、孩子二者只能选择其一,这是多么残酷的选择。

  “已婚未育”者成为就业困难户,已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妇女生育,为人类的繁衍和延续作出了贡献。为了保护妇女的生育权,在《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中,提出了“公平就业”这一理念,明确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说“不”。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企业想降低用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但不能侵犯妇女的合法求职权。以莫须有的理由拒录已婚未育妇女,41次求职面试失败,涉嫌对未育妇女的就业歧视。对违背《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用人单位,法律需要刚硬起来,通过重点督察和年度检查,责令企业删除不合理的歧视性规定,为妇女就业撑腰维权。此外,在“最难就业年”里,也需要与就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和企业,采取切实举措,加大就业安置力度,让劳动者就业更加顺畅和体面。

相关文章

  • 萧武:妓女的权利
  • 请问易教授:究竟谁的言论“不堪入目”?
  • ‘常回家看看’立法是政府推卸责任之举
  • 直言了:应废除“子女必须每两个月看望父母一次”条款
  • 陈有西斯伟江内讧事件总结一:原因及李庄案新爆料
  • 微博重磅:法律党内讧爆出惊人黑幕 欲建“反对党”?
  • 强世功:“迷失的法律人”,请别忘了灵魂
  • 黎阳:从陈光诚看“普世公知”的“普世价值”
  • “儿童性侵纳入学校教育”是不折不扣的西化误导
  • 强奸小学生事件频发 恶法为何不能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