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金婚》读《谈毛泽东时代阴暗面的,自述的少,它述的多》有感
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正在播放由张国立、姜文丽等大碗演出的电视连续剧《金婚》。对电视连续剧,像我妻子这样的文化水平不高、看电视只是找乐消遣的电视迷,加上播放前,预告的炒作诱惑,一般都是会连续着去看的,我呢,如果不是我认为的好电视剧,是不会跟着连续下去的。这部连续剧,我也断断续续看过两集,加之,零零星星镜头扫描,就产生了一些直觉,为了证实我的看法,我就问至今连续看下来的妻子:这个电视剧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感动,或者很高兴,或者很痛苦,或者很伤心,或者很激愤的吗?有什么地方使你动心流泪的吗?妻子连连回答说没有。于是,我想谈谈我对这部还没有演完的电视剧的初步看法:平平淡淡,缺少真;琐琐碎碎,像账本。隐隐约约,有所隐;笼笼统统,别有心。电视剧在每集的末了,都会固定地打出一对夫妻,自青年到老年的合影照,无非是为了说明,电视剧里的故事,那可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的。但实际上,作为影视艺术,其艺术的真实是低于生活真实的。一旦如此,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正感人之处,只不过是某种思想意识的宣传画,某种政治诉求的传声筒。
我觉得,许多镜头对毛泽东时代的反映,正如《谈毛泽东时代阴暗面的,自述的少,它述的多》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说那样,是借演员之口的他述,而非反映真实的自述,基本上是顺应目下主流媒体,所谓社会精英为代表的政治倾向多,而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时代的本质特征少。有时,就是对毛泽东时代简单恶劣,别有用心的歪曲。
譬如,有个镜头是,佟志要到外地为厂里进机器设备,妻子文丽也跟着去了,晚上住在宾馆旅店里,听说隔壁住着几个红卫兵,两个人吓得竟然连话都不敢说了,灯也不敢亮了。后来,还是被那几个不知那条道上来的凶神恶煞的红卫兵,充满恐怖地法西斯式地审讯了一番。
用这样的镜头,去表现一个特定、复杂、世无前例的历史事件,是在反映事物本质吗?是在表现普遍的真实吗?这样做,无非是要误导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看看,看看,这就是文革,这就是动乱,这就是浩劫,这就是连合法夫妻外出,连房子都没法住,话都不敢说,甚至连灯都不敢点的无比残酷,无比黑暗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时代。你再听听,人家中央党校的副校长谢韬,在香港演讲说要彻底清算毛泽东的罪恶,人家说的对呀!
这样的镜头,所表现的,所隐喻的,所含沙射影的,无不说明有些人用心的良苦和险恶。
再譬如,昨天晚上的一个镜头里面,背景应该是所谓的四人帮刚被"粉碎",说起工人,佟志跟那个叫李天骄的说:文革十年养成的懒惰习惯,哪能说改变就改变了?
这跟现在那些个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曾胡扯谈的什么,下岗工人之所以下了岗,就是因为他们太懒惰,没有积极性,简直呼应一致,如出一辙呀!那无非是,要告诉人们,看看,看看,这就是净产生懒汉的毛泽东时代,这就是把“国民经济”折腾到“崩溃边沿”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嫌国企改制,国有的改成了私有的,你倒是说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私有化全面开花以来,中国的GDP那可是节节攀升,赶法超德的呀!!!还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私有制好哇,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
这样的不加分辨,笼笼统统说事,显然割裂了文艺作品里,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当然也背离了社会生活的真实。可是,还是林肯那句话,你只能在某一时间里骗所有的人,或是在所有的时间里骗某一些人,可是你绝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里骗所有的人……。
而且,根据视听,电视里,多次出现夫妻间的“那个、那个”的场面,这样的镜头,太多,就好像调和面放得太多一样,既庸俗,又变味。 好像有那么一集,佟志又想跟文丽“那个”了,佟志说了句:饱暖思淫欲。可是,据说那个年代是吃不饱,穿不暖,还饿死了好几千万人的呀!!!
至此看来,表面上平平淡淡,其实个中有三昧,表面上隐隐约约,其实雾藏“麒麟”身,表面上笼笼统统,其实耍弄石点“金”。
在我看来,这样的东西,也差不多是另外一种文化垃圾,甚至就是迷魂汤,麻醉剂,黄白粉,为的就是要老百姓对社会现实不必闻,不必问,不必反思,不必争论,有吃有喝,再能“那个那个”就行了,为的就是人为的制造“和谐”,麻痹人民的意识,熏陶更多的新时代的具有阿Q精神,但却没有丝毫革命要求的阿Q!!!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