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华夏书生:“非公36条”

火烧 2012-03-0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非公36条推动私有化引发的争议,指出国企控制与买办势力博弈,批评私有化导致贫富差距和中等收入陷阱,强调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前,大清朝日薄西山时,总理衙门成了买办官僚们盘踞汇集之所。英国人赫德被聘请为“总顾问”,一应外交事务,都需听取总顾问的建议。

时光流转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了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由国际银行家来指导中国的金融业改革。
同年,“非公36条”,准备让私人资本进入战略领域。
2005年,非公36条抛出,遭遇了大型国企的强烈抵制。同年,国资委发布文件,宣布要“强化国有企业对战略领域的控制”。一前一后两个文件,竟是相互抵触的。
2010年,又抛出“新非公36条”,包装了一番之后,卷土重来,但效果依旧不佳。于是今年2月,国务院宣布,要把“放宽民资准入领域”作为全年首要工作任务。

我深感纳闷,为何改善民生、控制物价不是首要任务,放宽民资准入领域,却成了重中之重呢?

最令我感到不解的是,今年2月底,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表了一份报告,声称中国经济的问题出在国有企业,中国要想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改革国企。如何改革呢?报告给出的答案无非是政企脱钩、变卖部分国有资产、放宽民资准入领域。说白了一句话,继续私有化!
报告的支持者之一胡祖六,是高盛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代理人,他说:“中国政府必须作出决定,它要的是大型国企主导的国家资本主义,还是自由市场的企业精神!”
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导致了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的紧张关系。

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因为与美国关系紧张,就必须放弃国家对国企的控制吗?

中国的状况实在是很令人无奈的。打开了私有化和引进外资的闸门之后,就必然会促使买办势力的诞生。因为民营资本家,其短短30年的积累,根本不足以抵抗外国金融资本的庞大势力,也不足以与庞大的国有部门抗衡。
最后的对决,必然是在掌控国企的与外国金融寡头之间展开。
买办精英,只是外国金融寡头的代理人。
一些已经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也可能加入买办势力,因为只有彻底私有化的国度,才能保证他们的私有财产永久安全。

总结:
中国的经济,早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了,因为中央就那么120家大型国企。但是,大型国企,毕竟是中国原有体制的最后骨架,也是执政党拥有合法性的真正基础(习副主席最近刚刚表达了这个观点)。
买办势力在西方金融寡头的威逼利诱之下,千方百计地要搞垮中国的国有企业,这是怎样的居心,可以说路人皆知。
谁都知道,私有化才是贫富差距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但偏偏有些人喜欢指鹿为马,把自己造成的问题,全都推给国有企业。
中国入世谈判时,允许美国银行在中国入世后立刻全面进入中国,并且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
许多左派官员甚至在入世协议达成前,根本不知道谈判的具体内容。
如今的中国银行业,25%的股份控制在外国银行手中。外国银行家们一直希望,这一持股比例能够达到50%。
......
这就是中国的当代史,没有在公有制前提下进行改革,而是走了私有化的修正道路,最后,当然也免不了被买办精英们一步步劫持,重新走上丧权辱国的可悲道路。

爱国青年们,请看明日之中国,将成谁家之天下!

我的QQ:502020308

愿意结交信仰马列主义的有志青年为友。不信仰马列主义,请勿加。

相关文章

  • 西方为获利给中国改革开“药方”
  • 世行报告颠覆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逻辑和根本思想
  • 张帆:假慈善真颠覆的世界银行报告
  • 徐亮:咬定“民生民主”路线不放松
  • 用心险恶,《2030年的中国》中文版没写要把国企减至10%
  • 世行报告意图颠覆我党我国根本的阶级基础
  • 世行的前科:中国第一轮大规模私有化的幕后黑手
  • 马耀邦:佐利克与《2030年的中国》
  • 世行报告“6000天计划”:缩减国企规模到10%
  • 世行报告的出笼背景
  • 世行私有化报告,扒了私有化“转型接轨”的裤子
  • 佐利克牌“改革药”能否“救美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