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继续实行债转股
能否继续实行债转股
刚刚看了一篇搞笑的新闻,说是温州政府,要严办借高利贷还不起,而出逃的老板。且不说私放高利贷者,违法问题。也不谈私放高利贷,是否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单说政府不去法办私放高利贷者,却要先严办借高利贷者。就是一个搞笑的政府行为。当然了,这些年政府做出的搞笑行为层出不穷,大家也早就习以为常了,不觉得搞笑了。
不过,难道既然借高利贷者,早以出逃不归,政府又如何严办?顶多是政府的官员,又痛快一下嘴。还不如继续实行债转股,把所有老板欠的债,都转成股票,中国还会造就出来一个某官式的经济沙皇。
如果大家不是太健忘的话,十多年前,某官制造贪盗国民数十万亿保险金和住房款案后,除了在中国人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弄出“新三座大山”外。最突出的就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了各企业间的三角债。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各企业间形成高利贷,但借钱还不起后,同样是造成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某官在当时,除了采用引进外资,不收外国人的税,大量印刷人民币;然后,出口补贴,让中国人扛着中国的资源往外国运,才勉强制造出了一些就业机会。蒙傻了不懂事的中国小孩。他们也不想一想,要是一个盗贼,盗走了你家的财物,然后,又给你出主意,让你扛着自家的财物,往外运。你还会不会感谢这个盗贼,帮你找到了活干?
某官最牛的招儿,就是债转股。将他贪盗的钱,变成了股票,买给了股民。企业卖光后,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三角债”了。于是,中国的老百姓们,箱子底儿下,就多出了不少,连当手纸都不能用的股票。
假如,温州政府,也学一学某官的招儿,将逃跑老板借的债,转成股票。这些老板也就不会再瞎跑了,工人也暂时不会失业了。温州政府里,准会能再造就出一个“经济沙皇”来。
不过,在这十多年,中国人在“新N座大山”的重压下,也不会再有多少人,还能拿出买股票的闲钱来了。光靠那些个先富起来的“官转老板”们,是不可能托起这个股票市场的。
附全文:
温州政府紧急维稳 “跑路”老板不归将严查快办
老板失踪、公司关门、员工讨薪……频频发生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再次将温州推向了“风口浪尖”。
温州政府出手维稳,急救高利贷危局。
9月25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座谈会;26日,温州市政府就贯彻市委专题会议精神提出具体措施;27日,温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院《关于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的通告》;28日,作为系统性的应对方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29日,温州召开“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闻发布会,温州市经信委、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温州市银监分局等,详细披露了民间借贷的“投融资路线图”。
政府出手维稳
温州政府维稳 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应对跑路潮
银行和民间借贷同时催债,令温州中小民企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当地政府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到底有多少老板在这轮“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财经日报》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7日,已经有26家企业的企业主“跑路”,涉及金额正在调查之中。
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业主“跑路”,加剧趋势明显,引起了经济社会管理者的高度警觉。
“中小企业倒闭企业主‘跑路’出现较为集中现象。”当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跑路’,影响巨大并带来了连锁反应。”
昨日下午,温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了当前企业、金融、民间借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报了经济金融“维稳”和民间金融规范措施。
温州政府急救高利贷危局 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与企业对接,保证温州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下一步,温州将组织25支工作组,每组由一位副县处级干部带队,进驻温州25家市级银行业机构,协助银行业做好银企融资对接,确保银行业不抽资、不压贷。
在信贷资金保障方面,《意见》明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从现在起,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此次银行支持企业是短期政策且贷款新旧有别,原来贷款不能享受现在优惠),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对已出现危机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重组。
“跑路”老板不归 温州严查快办
针对部分企业资金链持续绷紧,不断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温州出台系统性的应对方案。昨天,该市政府网站发布《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要求开展企业资金链风险排查,“最大限度消减不稳定因素”。
《意见》中,官方首次表态,“对出走的企业主,要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欠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跑路升级跳楼 温州急救高利贷危局
灰色金融拉响风险警报
温州老板集体跑路 民间借贷亮起红色警报
温州老板集体出逃事态愈演愈烈。据温州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
“这些‘跑路’的老板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他们放弃了主业,要么办起担保公司专放高利贷;要么借高利贷去搞多元扩张,投资房地产。”博威资本董事总经理于向东告诉南都记者,民间资金链断裂的口子已被撕开,而民间资本流向主要集中在房产领域,一旦房产商也跟着跑路,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最后甚至出现“中国式金融风暴”。
温州逾七成企业“资金吃紧” 两成民间借贷炒楼
温州市经信委昨日还披露了对855家重点企业的监测结果。被监测企业中,认为当前资金面“很紧”、“偏紧”的占76.7%,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监测企业平均资金缺口为16%。从企业资金需求看(多选),流动资金需求占81.5%,资本市场投资占12.5%。
随着资金紧张加剧,资金的运营风险也明显增加,企业货款拖欠明显上升。855家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账龄在6个月左右,比往年多出1.3个月,有11.7%的企业应收账款账龄超过1年。
据问卷调查,应收账款增多的企业中(多选),只有28.2%是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等正常原因,有46.1%是竞争压力加大,无奈赊销;58.6%是客户资金周转困难,拖欠货款造成。
温州高利贷屡现崩盘 灰色金融酝酿中国式危机
据了解,目前温州当地民间借贷月息一般在3分左右,有的甚至为5分至1毛,而“5分利”相当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
然而,温州小企业高利贷崩盘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省之外,还有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有专家认为,若无严格监管,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
相关文章
- 银行究竟该不该救温州企业?
- 余斌:高利贷是合理的民间金融模式吗?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毫无疑义——余治国执笔的房产评论系列文章
- 不能被“忽悠”打开金融国门---关于高利贷的“非另类解读”
- 杨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动荡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危险
- 中国银行业正在迈向“次贷危机”的泥潭
- 海啸后的希望:温州老板跑路是泡沫全面崩溃的前兆
- 世界经济危机正向我国蔓延——从楼市降价潮与温州老板的“逃亡”看我国的经济形势
- 王中宇:从温州模式看民族资产阶级
- 清湖渔夫:透视民间借贷市场及其利率机制
- 退烧的安阳:集资狂热后遗症
- 河南传销式民间借贷雪崩 涉案企业多数为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