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东旭:用数据分析揭露出卖国企的卑鄙
通过考察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的分布和变化的总结,上海南开经济研究所2011年研究报告表明,国有企业私有化前后盈利能力(效益)总体下降趋势很大。
一,总资产收益率比较
国企私有化前:总资产收益率在私有化前均值为0.0906,中值为0.0821;
国企私有化后:总资产收益率在私有化前均值为0.0399,中值为0.0370;
在361家企业中,311家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很大,只有50家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是上升的。
二,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国企私有化前: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2234,中值为0.2066;
国企私有化后: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0659,中值为0.0700;
在362家企业中,339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很大,只有23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升的。
销售利润变化与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也是具有相似特征。在这里没必要列出数据了。这个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是:国企私有化并没有带来效益增长,相反,带来了很大的下降。
但南开对研究结果总结性的原因分析就是刻意弥合经改层的需要,认为国企私有化前进行了财务状况的虚高包装等理由,我们只要问问那些被迫下岗的五千万国企职工,依靠无法制衡的权力掠夺式瓜分国企会存在虚高财务的可能性吗?
而另一个名叫白重恩在2006年发表国企私有化前后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报告,得出盈利增长趋势。不知道是否进行了选择性抽取样本企业?但他的分析结论很明确:效应改善主要是通过节约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来实现的,而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提高幅度很小,并且只有在改制初期出现了显著效果。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的初期效果是否来自于当初国企私改时财务瞒报——虚低了!
两份研究报告加上掠夺方式的国企瓜分私有化,实际上印证了一个结果:中国的国企私有化,总体上并没有带来效益,更不要说利润绝大部分是个人占有。去掉这部分,给人民带来了多大利益?给国家贡献了多少利税?
早就有人指出,中国的国企在于官僚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反腐败再次证明国企的官僚腐败是危害国企的根源,改革的方向当然是在管理上出效益。然而事实上的改革是在出卖方式进行,资本化改革国企的托辞不只是显得苍白无力,更有很深层次的“战略”或者叫图谋接近了表露。
相关文章
- 夏小林:“一股独大”不是国有企业的弊端
- 发改委:80个混合项目出炉 新一轮"靓女先嫁"
- 昆仑岩原文:着眼“加强”,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 王中宇:中国的“先富者”们如何完成原始积累
- 中国是如何落入美国设计好的经济圈套?
- 【特别关注】爱国网民就国企改革问题致党中央、全国人大公开信
- 情妇经济是西方对中国进行绞杀的最厉害武器
- 解救民族危机,还得学会钟馗捉鬼之道
- 国企需要的不是所有制改革而是民主管理改革
- 郭松民:国企兴则中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