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联想
唐家山堰塞湖终于化险为夷!这高悬于绵阳一带百姓头上之祸水,何尝不是悬在所有中国人心上的一块巨石?
汶川大震,得失兼有。“得”之小而又小一例,是堰塞湖知识。
山中河道,积泉雨而成,自然通浚状态下,可保千百年相安无事。然一旦淤滞,水量蓄积,便渐成隐患,此时最忌突然垮塌。实际上古老中华民族对水患之洞悉,早自大禹时代始。疏则相安,堵则为患,早成世人皆知的至理。
温总理对堰塞湖除险给出明确指示便是,立足于早,立足于主动。依鄙人理解,盖因晚则积患益重,“软着陆”难度陡增,而被动则难免失控也。当然除险总要付出代价,人力物力之牺牲,沿河道山体之冲刷垮塌,下游城乡设施、民居之损毁,即是。此时最忌过于看重此类“芝麻”,优柔寡断而致数十万生命的“西瓜”面临巨大威胁。
然而,道理简明如此,却不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挪到另一个领域,糊涂者便可能更多,比如反腐。
贪腐,借民赋之权以营私,为遮掩其丑、苟延其寿,更以欺骗、高压之手段应对民众反思反抗,而不惜令问题更其复杂,矛盾愈加尖锐。此番地震所暴露出的致数千花朵般可爱孩童死于非命的豆腐渣校舍问题,背后之贪腐,皆为世人所疑。请求彻查真相、惩治贪腐官商,以告慰惨死孩子在天之灵,上合天理,下合民情,尤为疏导民意、维护稳定之必要。某些地方当局万不可希图保护少数“芝麻官员”而无视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西瓜”。
此次救灾,国家力量、民间力量、国际力量一起上,尽显和谐政策威力,表明民族精神之理远比任何有形的东西硬一万倍!似可断言,一旦各级领导正确分析得失利弊,采用聪明、理智之法,排除人们心中的“堰塞湖”之时,大概就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日了!
收笔时,特别摘引温总理日前对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所作指示,与有关方面共勉:“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快。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主动解决比被动解决好。时间拖得越久,湖水增多造成的压力就越大,不安全因素就越多,新的险情就越有可能发生……”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