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抗震感言:地震死亡人数分类及死因的分析

火烧 2008-06-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分类及死因,从年龄、性别、居住地、职业等角度探讨地震遇难原因,强调抗震救灾经验与防灾措施的重要性,呼吁总结教训以提升未来应对能力。

抗震感言(十,六月八日,地震死亡人数分类及死因的分析)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7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34人遇难,374061人受伤,失踪17681人,累计受灾人数4616.2165万人。

应该有一个地震死亡人数分类及死因的分析,对今后的防震、抗震救灾也许有用。我的心里,一直有个念头,死亡人数个十百千万,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一次次令人震惊!却原来,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应该有一个分析,他们的生命是怎么在瞬间消失的?

供领导及有关方面参考的地震死亡人数分类及死因的分析,有关部门一定进行了?

平民百姓也牵挂于心呢。试着说说。

从年龄看:老人与孩子居多。下午二时四十分,孩子们小的在托儿所,大一点的在小学、中学,比较集中。更小的孩子,或者没去托儿所的孩子,由妈妈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小保姆带着呢,也许当时正在家里。老人们午后要歇息一会儿,在家里的比较多。

性别:女的多?不敢断定。


从居住地讲::乡镇以下少,县乡镇以上多。在总书记号召组织小分队到每一个乡镇、山村去,我那时也着急呢,怎么四五天啦也没下去啊。后来的推测,事后的见证,乡村房屋倒塌多,可死人少。平房对人的危险远远小于楼房:低,转瓦土石结构,对人的压砸明显轻于多层楼房的钢筋水泥。房子空隙大,空间大,透气也好。所以,抢救人,在人力明显一时不足的情况下,从上到下,有序进行,决策是科学的。山村主要是被困,走不出不去,缺水缺食物,没住处。

从职业上讲:种田的农民少一些,幼儿园及上课学生多一些。

从死因上讲,楼房倒塌压砸而死,应该是多数。

应该还有:躲藏不当的,撤离不当的;当时没有死,施救不及时的;施救不当的……

有关人员及时向抢险救人的、医护人员、死者亲属同事、活着的人们,等等,进行调查摸底,归类分析。

一定不要少了这一条:在震区,在危及生命的环境与时刻,活着的人,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无论遇难的,还是活着的,都有碰巧赶上的!

无论人们怎么诅咒与担心,怎么不情愿,地震还是会来的。再过几十年,当下一次地震到来的时候,只要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唐山与汶川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革命精神,那样一种革命干劲,还在,我们应该做的更好!无论今后做的多么好,都不要再抱怨昨天与今天。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尽了力啦,也就没有遗憾了。

相关文章

  • 怀念毛泽东时代(五)----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
  • 《瞭望》:地震群测群防重新得到肯定
  • 身上的伤口早已治愈,良知的伤口仍在流血
  • 成都网友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座谈
  • 点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
  •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 我所经历的两次地震
  • 田文林:汶川地震对中华民族的三点启示
  • 胡锦涛指挥抗震救灾—真本事,不做秀
  • 中国震,震惊世界殊
  • 李世辉:“地震不可预测论”错在哪里?
  • 拿什么来总结这次抗击大地震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