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美债突破31万亿美元,又要触发债务违约上限了

火烧 2022-10-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美债突破31万亿美元,接近债务上限,可能再次触发违约风险。文章分析财政与货币政策区别,指出当前美债增长并非放水,而是市场供需变化,同时提及全球债券市场面临的挑战。

  10月4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正式超过了31万亿美元。

  而美国的国债钟网站实时显示,美国的国债总额也已经达到了31.13万亿美元。

  去年10月初,美债触发上限28.4万亿美元。

  然后当时美国为了避免债务违约,临时把债务上限上调到28.88万亿美元。

  这个当时仅仅半个月的时间,美债就在10月底又触发了债务上限28.88万亿美元。

  然后美国两党好不容易是达成了妥协,最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在去年10月底把美债上限提高到31.4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债总额现在距离触发债务上限,也只剩下3000亿美元了。

  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今年底,就又会上演美国债务违约风险,逼迫美国国会再度提高债务上限的戏码。

  另外,有不少人一看美国债务又增长破31万亿美元,就惊呼美国还在继续大放水,认为美联储加息是假的,实际还在扩表放水。

  这个是混淆了财政和货币。

  大家一定得把财政和货币跟区分开。

  财政归财政,货币归货币。

  政府发债,不一定就是放水。

  关键是需要央行印钞购债,才是放水。

  如果央行处于加息缩表周期,那么政府也可以继续发债,只是这时候发债,就只能靠市场投资者消化,通常这时候政府发债就得付出更高的利率,会导致存量债券收益率飙涨,债券价格大跌。

  打个比方。

  有一家银行,愿意给你无限量贷款,而且利率很低,只有2%。

  那你肯定是有多少借多少,多多益善。(量化宽松)

  但有一天,这家银行不肯贷款给你了,还要把之前借给你的钱,给收回去。(加息缩表)

  这个时候,你也仍然可以跟其他人借钱,但其他人的钱不是印出来的,他们自然会要求你给他们更高的利率。

  所以,你可能就得用4%的利率才能跟其他人借到钱,把之前欠银行的钱还掉。

  于是,你的存量的低息债券,就会慢慢置换成高息债券,你每年的利息会越来越多,债务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银行并没有印钱借给你,你的钱是跟其他人借的。

  现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并没有去买美债。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仍然会可以发债,债务还可以继续增长,但这样就会增加美债市场的供给,就会加剧美债收益率飙涨,债券价格大跌。

  这就是当前美债市场,还有英债市场,或者全球大多数国家债券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

  由于全球经济正在面临衰退,世界各国的财政都不敢收紧,仍然维持宽松,就必然需要持续发债。

  特别是欧洲,面临能源危机,要不断给民众各种能源补贴,就必然要加大发债。

  但因为高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都开始加息缩表,收紧货币。

  一边是财政宽松,一边是货币收紧。

  这就导致欧美的债券收益率飙涨,债券价格大跌。

  因为在央行不买债券的情况下,欧美政府想要加大发债,跟市场投资者借更多的钱,就需要给更高的利率,不然没人愿意借给欧美政府。

  这实际上,就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

  这个困境也是来源于过去这么多年无节制的量化宽松,让世界各国习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欧美日普遍进行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把财政赤字货币化,从而出现货币跟财政绑定的威胁情况,才容易让人混淆了财政跟货币的关系。

  但实际上,财政和货币还是要区分清楚的。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必然会出现问题的。

  比如当前英国正在爆发的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所带来的结果。

  本来英国央行正在加息缩表,这个时候英国央行就不会再购买英债。

  通常来说,当央行加息缩表,货币收紧,财政通常也是需要收紧。

  但英国特拉斯上任后,马上宣布要维持宽松财政,推出大规模减税计划,扩大财政开支。

  这必然会导致英国加大发债力度。

  在英国央行加息缩表周期里,英国加大发债力度,加剧了英债收益率飙涨,英债价格大跌。

  而因为英国养老金持有大量英债,而且还是加杠杆的。

  所以,英债价格大跌,就导致英国养老金有爆仓的风险,从而导致英国养老金,不得不抛售各类资产,来追加保证金。

  从而形成英国金融危机,迫使英国央行救市购债。

  美债其实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只不过,美元毕竟是世界货币,美国有金融霸权,所以美债有世界资产价格之锚的作用,是世界各国大量外汇储备购买标的。

  所以,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周期里,美国政府继续发债,虽然也同样加剧债券收益率飙涨,债券价格大跌,但由于还有海量的市场投资者接盘,所以目前还勉强能支撑得住,但假如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缩表,美债市场也是有很大的崩盘风险。

  所以,面对美债有崩跌的压力,其实美国政府过去一年,发债力度已经小了很多。

  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

  2020年疫情前,美债为22万亿美元。

  随后疫情爆发,为了应对疫情,美国推出大规模纾困计划,而当时美联储处于无限宽松的周期。

  这种状况下,美国政府自然无节制举债。

  在短短一年里,美债就从22万亿美元,暴增到28万亿美元,增加了6万亿美元债务。

  不过,在去年初,美债达到28万亿美元后,美债增长速度就一下子慢下来。

  因为当时美债已经即将达到28.4万亿美元上限,再加上美国财政部在一口气举债6万亿美元后,在去年初有差不多1万亿美元没花完。

  所以,美国去年一直到7月份,债务才增长到28.5万亿美元,半年才增加5000亿美元。

  然后美国去年10月底把债务上限从28.88万亿美元,提高到31.4万亿美元后。

  美国像脱缰的野马,到今年2月一口气把债务提高到30.5万亿美元。

  然后,随着美联储今年3月开始加息,正式收紧货币后,美国也开始收敛发债速度。

  从3月至今,美国债务也才从30.5万亿美元,提高到现在31.1万亿美元,半年增加了6000亿美元的债务。

  美国2022财年前11个月的财政赤字是9450亿美元。

  预计全年财政赤字1万亿美元左右,基本回到疫情前状况。

  相比美国2020年财政赤字3.1万亿美元。

  2021年财政赤字2.77万亿美元。

  虽然美国疫情前,每年1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仍然算是财政宽松状态。

  但相比过去两年动辄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来说。

  今年美国财政赤字约1万亿美元,已经算是大幅度减少,可以看做是财政相对收紧。

  这个主要就是受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影响。

  货币收紧,不可避免就会导致财政收紧。

  而英国的问题就是,在货币收紧的时候,还要进行财政大宽松,那就会出大问题。

  比如英国央行现在,变成一边大幅加息,一边购债,是很容易让未来英国的债务危机更严重。

  不过,美国当前债务高达31万亿美元,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缩表,也不可避免会给美国带来沉重的债务发行成本压力。

  其实,以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还有欧美过去几年无节制的经济透支行为,导致现在欧美不管怎么做,都很难解决问题。

  美联储最近开始有加速缩表的态势,过去三周,美联储一共缩表737亿美元,已经接近美联储之前计划的每月950亿美元的缩表上限。

  美联储的缩表,能撑多久,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信息。

  还是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货币收紧的时候,就得勒紧裤腰带。

  但欧美的体制决定,他们并无法勒紧裤腰带。

  所以,只能爆发危机,才能让他们认清现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