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我大豆蛋白反倾销 出口或存在恶性竞争
本报讯 (记者 石金功) 欧盟委员会4月19日宣布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大豆蛋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是欧盟今年以来对我发起的第三起贸易救济调查。有关人士将向商务部、农业部汇报有关情况,并组织有关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份额。一般来说,出口到欧盟的大豆蛋白产品为大豆的精深加工产品,并非普通饲料用豆粕。此消息对大豆深加工产业的影响应该更明显,进而会影响国产大豆的深远发展。
目前,我国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长,种类增加到了万余种,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近几年,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国产大豆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10年的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为总产量的65%。
据悉,从2004年以后,中国大豆蛋白开始出口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仅有吉林前郭、黑龙江三江、湖北云梦等少数厂家生产大豆蛋白。
近几年,随着中国植物蛋白应用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肉类制品行业应用量的迅速增加,国内纷纷投资兴建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厂,如双汇集团、九三油脂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总数已达50余家。谷神集团、中纺集团等都正在准备或已经上马大豆蛋白加工项目。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2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达60余万吨。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纽崔莱”,就是以中国的大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的。
大豆蛋白有利可图,让众多企业进入该行业,引发了激烈的行业竞争。
与豆油生产企业的尴尬处境相比,蛋白粉加工的利润要好得多。与国内食用油加工行业约5%的利润率相比,大豆蛋白27.73%的收益率几乎是“暴利”。
据加工企业反映,目前国内大豆蛋白出口企业之间竞相杀价,存在恶性竞争。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粉,出口价已经下降到20000元/吨,而进口国外的价格仍保持在30000~50000元/吨。
目前,国内大豆压榨收益不佳,一些油厂纷纷转产大豆蛋白。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国内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增加很多,出口价格下滑,这可能是引发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我国每年向欧盟出口多大数量的大豆蛋白。所以,具体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
-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
- 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
- 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 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
- 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
- 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
- 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
- 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
- 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 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