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和一位80后女孩聊天(旧文)

火烧 2009-0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记录与一位80后女孩的网络对话,围绕博客内容展开激烈讨论,涉及历史评价、奥运投入等话题,体现不同世代对同一问题的多元看法,引发思考。
    昨晚陪爱人加班,碰巧她的一位80后女同事也在公司上网,于是和这位女孩随便聊了聊,过程很有趣,内容却很发人深省。

    我们先是天南地北的胡侃,后来谈到了博客,她执意要看我的博客,我拗不过只好同意。其实当时我有一种直觉:她是不会理解我的文章的,至少不会有太多共鸣。果不其然,她边看边发表了一些令我啼笑皆非的观点和评论。

    飞速地看了一遍我博客里的置顶文章《风物长宜放眼量》后,她就表达了不同观点。她认为“成吉思汗当年也曾蹂躏过欧洲,就像日本和美国曾经蹂躏过我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时间早一点远一点,而日美的时间近一点,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我闻言陷入沉默。虽然我内心隐隐觉得很不对劲,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话来辩驳,心里极其别扭。现在想想,她的逻辑其实很有问题。因为我的文章里明确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虽然没有提到成吉思汗(该文没有必要提到他),但并没有因为他是中国人而对其另眼相看。事实上我对蒙古铁骑对我大好河山的蹂躏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蒙古大军的血腥和残暴举世闻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赞成以暴易暴,更不能证明日美自身强盗行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再说成吉思汗的行为和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凭什么还要为他的所作所为买单?!而现在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行径是实实在在的,是确确实实极大地危害了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当然要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所以,她这样说其实有偷换概念之嫌。

    接着她又看了我的《中国政府花八千亿元办北京奥运!》,边看边频频摇头,我登时紧张起来,忙问怎么了。原来她对我把奥运会称为“门面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说法很不以为然。她认为奥运会代表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尊严,而在国际上“尊严”是很重要的。她还以伊拉克为例说明不管人多人少,参加就是一种尊严。她还有一种很“新鲜”的看法:伊拉克如果不能参加奥运,会很丢脸很没面子;参赛的人少可能到时候也会被嘲笑,同样很没面子,但参加总比不参加有面子。我听后再次陷入沉默。看来女人的语言功能的确比男人发达。我平时自以为能说会道,此刻却笨嘴拙舌,落了下风。她还对我质疑投入奥运会的庞大资金至少有一半流入私人腰包的看法表示异议。她认为如果把这个钱投入到别的工程,贪污腐败也许更加严重,而且你还无从觉察,相比之下奥运会的资金使用还算公开透明。我对此仍然无言以对。面对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我竟然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论据去反驳。

    后来我仔细想想,要驳倒她的话并不难。尊严自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于国家、民族或者个人而言都是如此。但尊严也有大小之分。奥运会能成功举办自然是很有尊严,很有面子,但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是中国最大的尊严、最大的面子。相比之下奥运会只能算是小尊严,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才是大尊严。当然,我能理解并深深体会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历经一百多年屈辱历史后迫切地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心情,想给世界呈现一个繁荣强大文明团结的崭新民族形象的渴望,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些东西并不需要也不能够刻意表现,而是自然流露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国民的气质是无法刻意装出来的,越是要装越是容易被看穿,而且越容易被人鄙夷和厌恶。只有当你切实处于一个民主文明自由富强的国度,真切体会到那种氛围,你的言谈举止才能处处流露出从容和大气,儒雅和得体。

    其实,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并不需要刻意伪装。因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敢于面对现实,才能勇于改变自身和现实中的种种缺陷。这就是所谓的唯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风流。

    在读到我随后的文章时,她又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首先,她问我是不是来自“穷人”,还是和“穷人”接触比较多,随即她还惊人地坦陈自己不喜欢“穷人”,甚至很讨厌“穷人”。她觉得穷人都有点“傻奸傻奸的”,就是该聪明的时候不聪明,不该聪明的时候瞎聪明。而且她还说这是她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看法,她认为每代人都有自己一代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看法。我回答她说自己是知识分子,写这些文章的动机是出于社会责任感。我还说你这样看穷人,穷人也会这样看你。她表示不在乎,我反驳说穷人同样不在乎。我觉得每个人的环境有所不同,在哪山唱哪山歌。如果你是穷人,你也会像他们一样;如果穷人处于你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也会有和你相同的看法。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我还指出她一定没有接触过其他地区的老百姓,尤其是处于社会下层或底层的老百姓,所以她无法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她对此表示认同。同时也悲观地认为“人和人交往的最高境界就是相互沟通、相互忍让,而永远达不到互相理解”。我对此表示反对,而且我认为她的这种观点是由于太自我中心所致。这也许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尤其是生长于都市里的独生子女。我说凡是乐观豁达的人都是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人,决不会认为自己高于他人,甚至高于一切。而悲观的人恰好是自我中心的人,把“自己”看得太重,因而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与社会相融合。她说的确如此,这也是她第一次对我的观点给予正面的回应和积极肯定的评价。我于是就坡下驴,也夸了夸她。的确,能想到要容忍别人也是很可贵的,要做到也的确很难,基本接近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确实值得肯定。

    后来我又仔细想了想,我问我自己:我喜欢穷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有人真心喜欢穷人的,包括穷人自己。试想,谁天生愿意受穷呢?!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要的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贫穷。是个人的原因作祟还是社会的因素主导。是个人不思进取还是社会在巧取豪夺。如果有人竭尽所能还一贫如洗,而有人不劳而获却家财万贯,这样的世界合理吗?!公平吗?!

    同时,我相信她说他们这一代人都有此观点的说法是真实的。这是由于他们这一代人相比其他年代的人而言普遍缺乏责任感。不仅是对他人,也包括对自己。诚然,这并非他们自己的过错,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擅长不负责任,这主要还是时代和社会的因素使然。尽管如此,尽管我欣赏他们的直率,但我还是很反感他们的不负责任,并深感忧虑。

    在聊天接近尾声时,她忽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鲁迅是很难超越的。说罢用略带戏虐和玩味的眼神看着我。对于她的挪揄我置之一笑,她又哪里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也许她觉得我用“中国第一愤青”作为博客的名称更加合适。甚至是“超越中国第一愤青”。一笑。

写于2008,8,1

相关文章

  • 也谈“央行独立”(旧文重发)
  • 一80末青年的实践调查笔录——记敦煌市一国企倒闭的前后及感想
  •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
  • “反腐必反体制”是终极邪恶理论
  • 徘徊在生存智慧与理想主义之间——80后的精神状况
  • 青年节里说青年人的幸福
  • 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 一个八〇后:对“彻底革命派”的批判
  • 90后心中的毛岸英
  • 大学生民工调查
  • 忠言:啃老不是“啃老族”的耻辱!
  • 二十三画生:90后谈党风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