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田文林:美国的中东之惑:越援助,越反美

火烧 2013-02-2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美国在中东长期推行霸权政策,导致反美情绪高涨,援助反而加剧不满。伊斯兰政治势力崛起,使中东局势复杂化,美国失去控制力,外交困境显现。

  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首访目的地为欧洲和中东9国。一些舆论认为,中东纳入克里首访地区,显示了美国对该地区的高度重视。

  奥巴马第一任期之初,矢志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但事与愿违。2012年6月美国皮尤中心调查显示,美国在几个主要伊斯兰国家的支持率都较2008年低,越是美国援助力度大的国家,其反美情绪越明显。对此,美国人感到很纳闷。这种不满看似是价值观差异,实则是美国长期政策失误的必然结果。

  美国在中东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引发负面反弹。二战结束后,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原本不错,但美国公然偏袒以色列导致伊斯兰世界对美国怨恨日增。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一超”地位在中东行事更加肆无忌惮。“9·11”后,美国以反恐为名,接连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大力推行“民主改造”,导致中东动荡不定。

  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激发起更加强烈的反美情绪。蛰伏多年的伊斯兰政治势力重新走到政治舞台中心。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等国均不同程度出现伊斯兰政党得势的情况。

  伊斯兰政治势力增强,使中东国家和民众日趋用“伊斯兰与西方”或“伊斯兰与基督教”等更宏观纵深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中东政治“伊斯兰化”意味着美国日渐失去对该地区局势的控制能力。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报告感叹,“美国外交官和军官与几个阿拉伯国家君主和将军决定美国在中东活动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西方媒体对伊斯兰世界长期“妖魔化”的做法也难辞其咎。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不少影视作品中,恐怖分子大多被描述成头戴围巾、满脸络腮胡子的穆斯林模样。这种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民众的“妖魔化”,自然会引起负面效应。近年来,美国屡屡出现侮辱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体的事件,如虐囚、侮尸、焚烧《古兰经》等。公然冒犯伊斯兰文明,看似个人行为,实则是文明优越感和“西方中心论”作怪,是对非西方文明的傲慢与轻蔑。

  美国同中东伊斯兰国家关系如此复杂,穿梭外交远非治本之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田文林)

相关文章

  • 戴旭:美国已掀起“网络侵华战争”
  • 韩毓海:文化领导权失落的代价
  • 李光耀凭什么警惕中国?
  • 美国官方确认转基因作物造成污染
  • 马也:西方衰退中的美国衰退
  • 方鲲鹏:美国校园滥射与宪法异化问题
  • 代理人战争:奥巴马承袭里根的外交政策
  • 解放军报:朝鲜核试验针对的是美国
  • 乔姆斯基:美国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 颜元叔:亲美是中国的致命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