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故事•公与私•治世与乱世

火烧 2014-04-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小故事揭示公与私的界限,分析治世与乱世的社会现象,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探讨法律与工农群众地位的关系。

  小故事

  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甲乙两个农民各有一个儿子,甲的儿子是全村公认最漂亮的小孩。一天,两人共同去赶集,乙办完事情准备回村,甲便卖了两个油饼让乙给他带回家。乙问:“交给谁呢?”甲笑呵呵地说:“你看村子中的小孩谁最漂亮,你就交给谁。”

  于是,乙便把这两个油饼让自己的儿子吃了。等到甲找上门来问的时候,乙也笑呵呵地说:“你不是说让我看村子中的小孩谁最漂亮就交给谁吗?我进了村子东看西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只有我的儿子最漂亮,我就只好让我儿子吃了。”甲无言以对。

  公与私

  只要是人,谁都会明白这样一个最起码的道理:代表以工农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者为公,代表另外一小撮人利益者为私,而绝非谁是官员谁就自然为公。

  然而,中国数千年来的基本国情却是:人民群众都把凡是吃官饭的官员都当作了为公。只有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民群众才对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官商勾结、买官卖官等等邪恶所造成的工资双轨制、两极分化无可奈何。这也就是说:只有这种基本国情才把官员们当作了社会主流的公,反而却把应该当家作主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变成了弱势群体。

  那么,其原因何在呢?孔孟之道使然。如何纠正?唯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阶级斗争观念。没有阶级斗争观念,便不可能具有工农群众的阶级立场、观点。没有工农群众的阶级立场、观点,便不可能唤醒和组织工农群众。如此一来,工农群众便永远只能是一盘任人拿捏的散沙。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为公。

  这就是取消阶级斗争的真正用意。难道不是吗?

  治世与乱世

  纵观历史,凡是所谓的治世,就无不是比较地代表了以工农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才比较和谐的社会;凡是所谓的乱世,就无不是比较地代表了另外一小撮人的利益,从而才出现了工资的双轨制、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社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四点是:

  ①小故事中的农民乙其所以会昧着良心做事,就是因为他没有站在“全村公认”的立场上。

  ②过去,人们常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到底是为什么?过去无数的血的教训和三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都证明,这就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曾经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才为中华民族最清楚地指出了公与私的分界线——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位置。

  ③三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证明,离开了阶级斗争的观点,法律是不可能保障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的。

  ④什么是罪恶?扼杀真理固然是最大的罪恶,但无端扣帖也是罪恶。然而非常可悲的是,由于没有了阶级立场,又由于迫于衣食之忧,不少人却仍然在干着无端扣帖的勾当。

  秦川牛

  2014.4.12

相关文章

  • 陈石宇:能否严惩反毛败类 关系党和国家存亡
  •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而不是取消阶级斗争!
  • 全球化与跨国资产阶级
  • 政治学研究应具阶级视野
  • 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看当今中国
  •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问题(节录):评浩然
  • 社交媒体是劳动阶层的一把“双刃剑”
  • 李崇富:社会科学研究中阶级分析方法不能丢
  • 1964《红旗》佳文:当前我国国内民族问题和阶级斗争
  • 老骥:反恐还得靠阶级斗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