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三次变革 中华文化的三次变革
中华文化的三次变革
一、我们熟悉的中华文明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快速成功,西周结束了夏商的神权奴隶社会,在贵族间“以家天下”的形式统治天下,创造了世俗的礼乐文明,礼是规矩等级,乐就是民间优秀诗歌或弘扬先王的舞蹈,崇尚德和仁,在贵族间创造了新的文化,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周的政治实践塑造了以人为中心、崇尚道德的新文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夏商对技术的追求(商的青铜技术早就趋于成熟了),贵族阶级重视道德等社会规律的研究。春秋时期,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想取周而代之,结果王孙满说了一句:“在德不在鼎,有德天下归心,无德商的鼎易给周”,楚王折服,退出周土,开始学周制度,最后战国时期楚国是最像周的国家,周有分封制楚搞起了封君制,即使吴起这样的猛人也改变不了贵族政治传统,直到战国结束也没变,楚人并给秦朝送上了最后一把火。西周创立的礼乐文化,被孔子继承发展,形成了儒家文化,保存到现代中国,礼乐的形式没有变,但内容变了改成了为共和国贡献过的元勋,即国家功勋荣誉制度。
二、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经过春秋战国的大动荡思想上大发展,秦政治上的一扫六合,大一统格局形成,也标志着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社会形态开始形成,但是秦冰冷的法家文化不符合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需要,秦朝二世而亡。
汉朝的军功地主统治集团,吸取教训,吸收了秦的精华制度和先秦百家争鸣的文化成果,王霸道杂之,务实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高度的民族认同感,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包容多元的汉族。整个封建时代中华文化引领整个世界文化,前一千年开创汉唐雄风,但是封建认识局限性,在政治上逃不过历史周期律,尤其没有认识到自然科学重视性,结果文明走进了死胡同,不断内耗,儒家最终变犬儒,搞出了后一千年的政治轮回,出了悖论:先进的文明被落后的草原奴隶制的民族征服,落后民族入主中原后迅速同化也止步不前走向衰败,最后一次搞出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最终碎了一地。(中华封建帝制与欧洲宗教统治的封建制有本质区别,欧洲的封建制只能说是千年黑暗。)
三、命运与共的中华文明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殖民入侵,中华文明开始了顽强的求生和发展,最终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手中完成了东西方优秀思想的中国化——中华传统人本位思想加西方科学思想,新的中华文化将终结“家天下”的限制走向“公天下”,新的中华文明两条腿走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研究并重,已经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从亡国灭种到欣欣向荣,扭转乾坤,中华文明从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震惊全世界,当然这是一小步。
我们将儒家颠倒过来的世界观又颠倒回来,即我们要的不是对过去的怀恋,而是吸收经验后,结合实际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建设的不仅是小康社会,还有大同社会,直到带领人类突破限制,成为星际文明,一条需要代代努力没有终点的正确光辉道路。
中国在文明的层面看,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这里套用伟人的一句话,民族的复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需要每一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善于斗争,在每个时代结合实际,开创事业的新局面。
当人们感受过太阳的温暖,世界就已经不在需要灯塔了,而是要团结大家创造光明。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