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崩溃在于内部颠覆性错误,不在美日
中国崛起的战略环境是否在严重恶化呢?美日是否会联手发起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并窒息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呢?还有,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未来的种种不测呢?这些问题离我们忽远忽近,真正能回答它们的,或许只能是时间。
但历史的经验和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还是能帮我们找出脉络。一个重大的现实是,中国已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向前走了很远。中国与美国仍有差距,这使得我们在西方力量面前保持谦逊。但反过来说,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中国这么大的工业化国家被外部力量征服过,从外部击垮今天的中国,同样是西方无法想象的。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崛起的原动力是老百姓要过更好的日子,而决非国家的刻意政治设计。是中国老百姓更高质量的日常生活最终要把这个国家抬到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位置。中国崛起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只要中国自己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美日敢于遏制中国进行总动员的可能性极小。它们的大策略只能是对中国施加压力和影响,促使中国社会从内部自我严重变形,直至“崩溃”。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多发让西方看到一线希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依靠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取得的,但市场化也带来各种不安因素。中国人喜欢市场化进程带来的物质丰富和生活改善等,但接受不了市场化的资源分配结果,如区域差距拉大,贫富不均等等。这些内部因素已经导致中国对建设硬实力有点分心,对建设软实力则显得底气不足、怕遭议论。
内部矛盾是中国崛起的最大牵制。它们的凶险会加剧内部分歧,导致国家战略定力的缺失。大国崛起必然冲击原有国际权力结构,伴随一定对外冲突。如果缺乏定力,国家就有可能进退失据,比如在未做好准备时与外部发生冲突,或者因没有调控冲突烈度的能力,丧失冲突爆发后的战略主动。
中国的崛起路上需要全方位战略定力,要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对美日等有客观估计,既不低估也不高估威胁,并且不在国内外各种杂音中乱了脚步。作为崛起的大国,外部真正怕的不是中国走得快,走得猛,而是中国走得稳,甚至走得悄无声息。
发展巩固战略定力,最重要的是解决国内问题,或至少让它们呈缓解之势。但舆论也很重要。中国存在意见多元很正常,很多争吵有利于科学决策,促进社会共识。但现在一些人热衷价值观的自我标榜,用一切西化对抗主流价值观,这种基于价值观的对立会带来各个方面的分歧,而且会越吵越分裂。这种分裂恰是美日特别希望看到的,也是它们要全力促成的。这是它们打乱中国步伐的捷径。
中国需认真探索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这个问题不达成基本共识,它就永远是隐患。但无论我们怎么构建言论自由,那些煽动社会分裂和对立的言论,不能被纵容随意传播。那些违背法律精神公开造谣诽谤的,需要严格依法制裁。那些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文价值观的,则应遭到舆论批评和学术批判。
爱国主义仍是中国下一步崛起必不可少的,它除了是国家士气的重要源泉,还能在关键时刻对一些社会裂痕做出临时的紧急修补。弘扬爱国主义的社会环境已经深刻变化,这是一份额外的考验。如今国内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抹黑爱国主义的异端邪说,它们的有害性尤其应当受到重视。
中国的爱国主义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弱于美日的爱国主义,这应是条底线。
相关文章
- 环球网置顶奇文:两孩养不起别养啊,还拿这说事!
- 环球时报社评炮轰崔永元
- 何新先生与环球网荐文,到底谁为人民说话?
- 环球时报一大早拿毛主席开涮,网友一片指责
- 环球时报社评: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当其时
- 环球社评:美债今到期,美国两党你们玩够了吗
- 春秋笔:环球时报为何歪曲“俄罗斯好于前苏联”?
- 春秋笔:环球时报评苏联解体一文是为谁说话?
- 为了自由市场牺牲国家就是“颠覆性错误”
- 环球时报: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社会影响
相关文章
- 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下)——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精神
- 张文木:科技战略是一种哲学——基于战争史的辩证思考
- 真正的人民战争原来是这样的!(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
- 【选译】巴西革命的道路是“游击中心论”还是人民战争?
- 《哪吒2》:阶级斗争视角下的革命叙事与人民战争哲学
- 梅其仪讲座简讯:毛泽东军事思想战无不胜
- 从屈辱走向扬眉吐气是人类进步历史的必然——艾辛在乌有之乡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1周年和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汪晖: 20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 王志刚: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 ———读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有感
- 天津部分共产党员和群众举行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学习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