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朝鲜老人为中国志愿军守墓40载

火烧 2014-11-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朝鲜老人李成勋40年守护志愿军墓地,讲述长津湖战役历史,纪念抗美援朝英雄。

  【环球时报记者王莉】《环球时报》记者在朝鲜走访过平壤、开城、成川、桧仓、长津、安州等多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其中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上盖马高原,踏访长津湖,祭奠当年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

  长津湖地区现在由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所辖,那里山高路险,冬季里天寒地冻。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去年秋天,《环球时报》记者乘坐朝鲜《劳动新闻》外事部门提供的一辆朝鲜国产“布谷鸟”牌SUV车从平壤出发,经元山、咸兴到长津。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朝期间曾冒雪来过咸兴,位于咸兴的兴南化肥厂里至今还立着周总理的半身铜像,这是朝鲜境内唯一一座为外国领导人树立的铜像。

  在长津郡人民委员会同志陪伴下,《环球时报》记者瞻仰了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长津邑志愿军合葬墓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的碑文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部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曾在长津湖一带歼灭敌人13900余名,配合了西线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反击,彻底粉碎敌人狂妄吹嘘的‘总攻势’,从此扭转了战局。”回顾历史,60多年前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正是西伯利亚寒流肆虐的冬天,夜里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度。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官兵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血战二十八个昼夜,创造了高寒区作战的奇迹。

  负责管理与看护志愿军烈士墓和纪念设施的李成勋已经70岁,他28岁大学毕业后,40多年来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为此先后6次被朝鲜政府授予国旗勋章、劳动奖章等荣誉。见到来自中国的记者,老人高兴地哼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李成勋说,打仗时他只有6岁,志愿军曾在他家借住过几天,都是很年轻的战士,他的妈妈和邻家妇女还一起帮志愿军做过鞋子和袜子。

  长津郡共有三处志愿军合葬墓地,分别位于长津邑、新兴里和池水里(地名)。据李成勋老人介绍,长津邑合葬着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5667名志愿军烈士,另外两处墓地分别有7座和3座合葬墓,安葬着2989名和1210名志愿军烈士,共计9866名。

  “志愿军不容易啊,非常英勇,那么冷的天,战斗打得很惨烈,好多人都冻伤了,牺牲了,他们都还很年轻啊……”采访快结束时,李成勋老人说着说着就哽咽了,眼睛里泛着泪光。《环球时报》记者也落泪了,上前搀扶住老人。

相关文章

  • 《不能归来的无名英雄》—“余则成”抗美援朝谍战(18)
  • 生民无疆:抗美援朝:英明的决策,伟大的成果
  • 《不能归来的无名英雄》—“余则成”抗美援朝谍战(17)
  • 《不能归来的无名英雄》—“余则成”抗美援朝谍战(16)
  • 图说上甘岭战役 230万发炮弹下面的焦土
  • 美国家情报局局长访朝 朝释放全部在押美公民
  • 新罗夫人:朝鲜民族与中国革命
  • 抗美援朝有千百个“黄继光”—原40军120师358团黄继光家乡战友采访录
  • 朝鲜驻华使馆发布视频呈现“脱北者”真面目
  • 《不能归来的无名英雄》—“余则成”抗美援朝谍战(1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