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忠言:“改革精英”们为何光学坏不学好?

火烧 2012-03-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我国医疗改革未能解决看病难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公平性排名全球倒数,引发对改革方向的深刻反思。

 这些年来,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成为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热点,“我国医改不成功”已成为大多数民众的广泛共识,这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那些操控改革的“精英”们与老百姓的感受却是大相径庭。有的人睁眼说瞎话:“世界上看病最不贵的是中国”,有的人辩解“医改不成功不等于失败”,还有的人利用独霸的媒体话语权忽悠民众自我安慰。

 

 3月26日《人民日报》就发表医改述评文章称:“全球仅极少数国家实现免费医疗”。文章说:“记者对全球70多个国家的医疗制度进行调查发现,只有古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即患者看病无需花任何费用。通常人们提到的免费医疗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非等国,全体国民确实无需缴纳医疗保险费就可获得基本免费治疗,但实际上看病时仍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如药费、挂号费等”。文章意思很明显,中国羞于与这些少数国家为伍,中国没有实现免费医疗是很正常的事,是理所当然的,是无可指责的。而且为写这篇文章,人民日报调动了数十名记者参与调查采访,花费如此精力策划这个报道来证明不搞免费医疗的合理性,真是煞费苦心。

 

回顾我国20多年来医疗改革的历程,成败自有公论,问题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请看由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公布的几组数字:医疗改革以来我国政府卫生事业的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也仅占8.4%。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在欧洲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约占GDP的10%,其中的80-90%由政府负担。即使是美国那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医疗卫生服务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政府卫生支出也占到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45.6%。

 

 数字还显示,这些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医疗公平性排名在全球191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列188名,排名倒数第四。曾有百姓用顺口溜调侃说:“房改就是把你腰包掏空,医改就是给你提前送终,教改就是把你二老逼疯”。

 

笔者以为,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广大人民的福祉。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决不能一味搞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甚至还要私有化。这些年来,中国医疗改革不成功的真正病因,正是由于政府的退位和缺席,是医疗改革思路和方向的迷失。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得了举世公认是成功。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然而,这些年来由于政府不再把医疗卫生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一些医疗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见利忘义,医疗腐败严重滋生,很多医疗机构为了生存被“逼良为娼”坑骗消费者,致使医药费用狂涨,医患纠纷层出不穷,甚至急病病号因为一时交不上钱而惨死在挂号窗前,有的贫困百姓得了大病只能等死,崇高神圣的医疗事业,已经变成了敛财机器。医疗事业失去了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人民的健康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素质,保障每个公民能够看得起病是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医疗改革绝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其它行业或资本主义的市场模式,而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我国已拥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却大部分买了美国国债,为什么不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人民办点实事?
 
  
改革,决不能丢掉社会主义的好,拿来资本主义的坏。如果说,经过30年改革我国经济实力还不足于让国人享受免费医疗的话,那就不要过多地炫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虚名,更没有必要说什么“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没实行免费医疗”的屁话。雷锋也是少数,为什么总号召让人民学习?因为人应该崇尚真善美。常言道,见贤思齐。而中国的“改革精英”们却为什么总要强词夺理地向落后看齐而不学点好呢?岂不怪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