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向松祚:欧美预估中国经济,勿轻信

火烧 2012-11-16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向松祚批评OECD预测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强调人民币汇率不应被单一指标决定,主张以实际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国别比较。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不久前发表报告,预言中国经济规模2016年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个惊人预言,实际上很难经得起推敲。我们既需要理性对待所有夸大其词的预测,更要寻找一个切合实际的办法,进行经济总量和财富的国别比较。

  经合组织的预测依据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所谓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指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质量完全相同的产品,在全球的售价应完全一样,但各国使用不同货币,这些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就应该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价格比例。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个版本,既可以选择一种商品,也可以选择多个乃至数百万个商品组成货币篮子来计算均衡汇率,但这些选择仍无法排除主观因素。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多年连续发布“麦当劳购买力平价指数”,据此计算各国货币的“均衡汇率”。如一个巨无霸在美国售价为4美元,在中国售价为20元人民币,所以人民币均衡汇率应该是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

  此类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显然难以令人信服,但几年前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的逻辑就这么简单:随便找几个产品算算价格比例,就宣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需要升值。有一次在美国开会,我曾当面质问美国学者:“你们用麦当劳巨无霸来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我用汽车或其他产品行不行?”顶级轿车美国售价10万美元,中国可能售价300万元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该是30:1,反而被大大高估,应该大幅度贬值才对。

  购买力平价计算若要成立,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所有商品完全自由贸易。二、所有劳动力完全自由迁移。三、所有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四、所有资产完全自由买卖和投机套利。显然,中美之间乃至任何国家之间离这四个条件都有很大距离。

  既然购买力平价理论难以令人信服,那么为什么不少人要以此为基础做预测?我不能武断推定OECD的预测别有用心,但如此预测客观上可能对中国极其不利。其一,刺激一些西方政客为“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西方战略家一直在为遏制中国寻找借口和理论依据,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则是他们的实证证据。其二,为一些国家遏制中国海外投资找到借口。其三,找理由要中国承担碳排放和其他国际义务的主要责任。其四,找理由要中国继续做冤大头,继续为IMF等组织增资。其五,找理由让人民币继续单边大幅度升值。如果OECD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做出的预测被广泛认同,那么人民币汇率就必然“被”大幅度低估。

  现实情况是,在理想情况下,假设中国每年增长7.5%,美国每年增长只有2%,到2016年,美国GDP是16.78万亿美元,中国是10.76万亿美元,也只是美国的64%。要想超过美国,除非将人民币升值到4。然而4年之内升值到4,中国经济增速就会跌落到5%甚至更低!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强大富裕,但强大和富裕必须建立在人民真实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之上,不能靠相信别人玩弄的所谓均衡汇率的数字游戏来“意淫”。▲(作者是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文章

  • 竖琴螺点评11月9日-11日参考消息
  • 曹建海:中国经济会不会走向崩溃?
  • 梅新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是“自废武功”
  • 发展旅游业当前是得不偿失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向松祚: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孔德昌:中国经济分析
  • 中国经济面临着的五个致命的深层危险
  • 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 警惕高盛操纵和攻击中国经济!(汇总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