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农业部承认转基因立法漏洞很多

火烧 2013-09-25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农业部承认转基因立法存在明显漏洞,包括常规种子审批不检测、草甘膦残留标准缺失、杂交品种无需安全审批等问题,引发公众对转基因安全的担忧与质疑。

  2013年5月27日官方召开了“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五次研讨会”上,一位公众代表指出我国的转基因立法存在很多漏洞,而且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大的漏洞。

  第一,关于常规种子审批的有关规定,并不要求对其进行转基因检测,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其是否是转基因种子。一些知名科学家借此蒙混过关,将转基因作物以常规种子的名义申报通过。这个漏洞早在2010年由新闻报道指出。

  第二,最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5000多万吨转基因大豆,却不对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因为根本没有有关的检测标准。国标规定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粮食类农作物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低于1 mg/kg。美国环保部的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标准却是20mg/kg(转基因大豆在美国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燃料)。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残留量高达17 mg/kg。从巴西、阿根廷、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其草甘膦农药残留是中国国内检测标准的20倍左右。这个漏洞早在2010年底被陈一文发现。

  第三,由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杂交之后产生的新的作物品种,相关规定中,没有要求对其进行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试验和审批,而是把它看做常规品种来审批。此漏洞将转基因作物合法化。许多公司,就是借此漏洞将国内国外的转基因作物通过杂交手段,合法化生产。

  农业部官员在听取了公众代表的观点之后指出,这位公众代表对转基因问题的研究非常透彻。他说,在过去的工作中他也接触过这些问题,农业部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如果公众代表有什么可行性的报告和措施,可以根据相关渠道递交给农业部和相关部门。

  公众代表指出,这些都是很明显的立法漏洞,只需要把法规的漏洞改变即可。

  需要特别指出,该论坛上,就有两位科学家受委托,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杂交之后生产的新品种,进行相关试验。其中一个品种,就是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专利期快到期的一个品种)与中国国内大豆杂交产生的新品种。该公司本想将新品种在国内推广,后来因为孟山都公司延迟了此转基因大豆的专利期限,需要交纳专利费用,该公司才暂停此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另外,杜邦先锋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先玉335。杜邦公司中国区前总裁刘石也曾承认,先玉335玉米的父本PH4CV是转基因。虽然相关机构检测出先玉335含有启动子。但是农业部却否认先玉335是转基因。其基础或许就是中国的转基因法规。中国还有多少以常规种子名义蒙混过关的转基因种子,不得而知。

  会议临近结束时,会议主办方特别将第三个漏洞向农业部的两位官员强调,希望他们能认真对待此漏洞,及时修改法律法规。

  ——决定命运的一年(2009~2013年转基因大事记)

  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尹帅军

相关文章

  •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
  • 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
  • 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 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
  • 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
  • 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
  • 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
  • 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
  • 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 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