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实事求是的内涵

火烧 2013-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解析实事求是的内涵,涵盖制定目标立足实际需求、制定计划立足实际情况、评价历史事件基于基本事实、解决冲突以实用为准则等内容,强调实事求是原则在实际生活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应该是不同派别的一个共识,甚至是不同派别都自我标榜的一个特点,而批评别人也多是以不实事求是为据。那么实事求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将一一解析。

 

  一.制定目标立足实际需求。这个需求是指占多数的人认可的的需求,而不是个别人的。比如说一个贫困地区,出了几个特别富有的人,到澳洲去旅游了一圈,回来就认为本地也需要一个大的绿地,这就不算实际的需求,因为对于那里的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还是一块可以养家糊口的麦田,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绿地。而同样的需求,对于特别富裕的地区,也许就是实际的,因为那里的人有的是钱,不担心生计问题,毁点地,建个绿地,大家看着都舒服。如今又太多的形象工程,脱离了当地人的实际需求,即使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具有决策权力的人的财富水平远远超出了社会平均水平,他们就体会不到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决策者可以解释为超前或者远见,但问题是如果现在有衣服穿,可以去储备10年后的衣服,但不能为了储备10年后的衣服,把钱花完了,现在先光着身子。

  二.制定计划立足实际情况。目标的确定不意味着事情就能做成,长城、运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长城和运河有没有实际用处,有;这种用处是不是对当时全国的人都有用,是的。但这两个工程造就了两个短命的王朝,为什么,因为实施计划超出了当时的国力。这就是计划的可实施性。除了可实施性之外,还要考虑风险,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各种会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准备,留出应对这些问题的预备力量,不能孤注一掷。

  三.评价历史,事件基于基本事实,事实要是真实的,全面的。真实是首要的,任何造谣者都应当该受到谴责,而且任何人,一旦发现过造谣,就应该失去所有的话语权。这一点不难做到,难的是传谣,因为很难判断他是故意传谣,还是不知道所传的是谣言,但如果一旦发现有故意传谣的证据,那就是和造谣同样的性质。事实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是同等重要的,断章取义,不全面的事实反映不出事件的真实面目,而选择性的忘记,忽略,和造谣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达到不正当的目的,修改事实本身。

  四.解决冲突以实用为准则,这里的实用是指对多数人有好处。冲突不仅仅局限于正确与错误之间,这给冲突的解决造成了困难——最难解决的冲突是两方都是正确的。那么在解决这些冲突的时候,就要以实用为准,尤其是文化,派别的冲突,不存在哪个对,哪个错,那么就看哪个更实用。这里重要的是客观,不要有成见,不要把观点简单的归类为你的,我的。发现自己的观点不如对方的实用时要勇于承认,不要将问题的冲突演变为人的冲突,人的面子的冲突。一旦演变成面子的冲突,争执双方所维护就不再是事实的正确性,而是自己的面子,这时候所争论的结果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相关文章

  • 毛泽东推崇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力戒空谈实事求是
  •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吴仁宝:吴仁宝求是
  • 怀念毛老师的第602条理由——“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 实事求是的楷模毛泽东——纪念毛主席诞辰119周年
  • 赵东民:赵正永的“语录”映衬个别高级干部的“妙语”
  • 实事求是是否能真的辨出真伪?
  • 宪之:要从实际出发,左翼不能窝里斗——读李成瑞评张宏良文章感言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 张文木:中国知识分子要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读司马光《资治通鉴》随想
  • 论《把文革定性为“十年浩劫”有下列三十四个问题难以解释》的体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