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人工智能战争的一些断想7——三个定律和共产主义的信号

火烧 2023-12-16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人工智能战争中的三个定律,分析其与共产主义信号的关联,强调数量优势在军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质量提升可能带来的数量下降问题。

  这是读吴明曦著的《智能化战争——AI军事畅想》的第6篇断想随笔。这部书是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20年3月出版。

  这次加这个标题是要重点来谈这个话题。

  先说哪三个定律?一个是兰彻斯特定律,一个是奥古斯丁定律,一个是梅特卡夫定律。这三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定律,都强烈地反映出了共产主义的到来这个伟大的历史信号。

  什么是兰彻斯特定律?

  兰彻斯特定律,是由英国工程师F.W.兰彻斯特提出的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关系的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被称为兰彻斯特定律。

  吴明曦在他的书中解释为:兰彻斯特平方率表明,对于配备直瞄武器作战单元来说,在所有条件都对等的战斗中,作战单元数量增加1倍,实际战斗力将提升4倍。因为,数量占优势的一方可以二敌一,而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一方只能以一敌二,战斗力下降一半。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一方,可以通过提升质量来弥补。但如果对手在数量上超出1倍,只有将质量提高4倍才能与对手抗衡。因此,用质量优势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是有上限的。美军在摩加迪沙的失败,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巷战中的惨败,充分表明,在许多作战条件下,质量优势代替不了数量优势。在某些时间和地理窗口,哪怕装备性能低劣,也能通过数量的优势,来战胜高质量的对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是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英语:Metcalfe's law)是一个关于网络的价值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定律,由乔治·吉尔德于1993年提出,但以计算机网络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在以太网上的贡献。其内容是: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该定律指出,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计算机的价值也就越大,表现为网络经济的高渗透率

  这两个定律都是反应数量的重要性的。下面的奥古斯丁定律是批判只追求质量忽视数量带来的问题的。

  吴明曦在《人工智能战争畅想》“第十五章 智能化建设与评估”的570——571这两页介绍说:奥古斯丁定律表明了质量的提升,导致了成本急剧的上涨,反过来造成装备数量的下降。1984年,诺姆·奥古斯丁观察到美国军用飞机开支成指数级增长,国防开支成直线增长之势,这称为奥古斯丁定律。他指出:“到2054年,美国全部的国防预算只够买一架战术飞机,这架飞机必须由空军和海军每周各使用三天半(闰年除外)。闰年多出的一天,这架飞机才可以让海军陆战队使用”。实际上,从美国的F-16到后来的F-22、F-35,在25年时间内,单架飞机成本从3000万美元左右上升到了16000万美元。战舰和飞机的数量却分别减少了近10%和 20%。也就是说总预算增加,但装备数量却在减少。过分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的结果,也会造成作战能力下降。

  未来,由于无人化装备大量出现,一方面减少了人员空间及生命保障系统的费用,另一方面大量低成本、功能相对简单的无人平台和弹药出现,数量规模优势显现。这种自主集群式的攻击和防御,其产生的非线性效应,就是靠数量规模来提升的。通过大量低成本、集群化作战平台与系统的构建,如地面平台自主集群、空中无人机蜂群、导弹集群、巡飞弹集群、末敏弹集群、仿生机器人集群、无人值守系统等,具备智能协同探测、打击、防御等多种作战功能,可以实现群愚生智、以量增效、涌现效应的战术价值,支撑未来智能化战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自主协同打击能力。这是一种兼有威慑和实战功能的作战能力。因此,自主集群在己方作战力量中的数量比例、作战双方数量上的比例,是衡量智能想化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吴明曦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到美军方面找到了对付奥古斯丁定律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成本的无人机蜂群这种靠数量提升战斗力的办法。

  在质和量这对矛盾中,我们一般更重视质,而忽视量。这是不对的,实际上辩证法自身是重视数量的,我们都知道的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最能说明辩证法重视数量因素,因为数量中有质量,数量和质量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中我们又重视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能力这个定义中质的因素。比如一台挖掘机挖土的能力当然要比10个人挖土的作业水平好,可是如果我们有1万人,就不同了。我们长期追踪美国,特别是其创新的高质量产品这个思路是没有错的,但是其忽视数量这个问题,现在美国人自己都在反思了,我们难道就不该反思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数量的关系问题,而是根本的发展思路的调整了。

  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发展靠数量制胜的人工智能对于传统的经济规律有所突破。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是大生产,一般在质量突破,特别是在资本依靠数量增加获得规模效应,获得更多利润的时候,产品数量才会增加,大规模的产品才会出现。但是人工智能无人机蜂群这种大量的产品出现,让我们看到数量巨大本身就是创新的点。而且这里数量和智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数量就无所谓智能,没有智能,也无所谓数量。数量成为智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因此,在这里,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数量提升是同时出现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必须是大量生产,而不是在如之前质量突破之后,资本供应充足,需要数量来自挣取剩余价值量的时候才提升产品数量。简言之,它必须一开始就得具备大量生产能力,必须大量的生产产品。而智能产品一开始就得大量生产才能存在,确实就意味着人类整个的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巨大的数量的供给成为生产体系存在和持续下去的必然要求。而不会象目前的这种如光刻机那种一台一台的生产,一年生产几台。

  这种必须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需要,一方面则迅速降低单个产品包含的劳动价值,让劳动价值在产品中变得极小,迅速地变小,以至于接近于无。我们知道当商品中包含的价值极小的时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存在的意义没有了。极大量的生产本身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马克思还曾经谈到一个重要观点,资本主义本质就是生产不足。因为资本的目的是赚钱,不足,就会保持高价格,所以,生产供给不足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之一。这里的不足是以实际的需求来说的,比如有人明明没有喝过牛奶,但是奶农为了高价格依然把牛奶倒掉。这里倒掉的牛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奶农需要的价格的那种需求,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绝对生产则是不足。但是,这里去出现了一个根本不同以前的情况,就是智能产品要求你必须大量生产,因为大量生产的产品才能存在下去,才能有使用价值,这就会极大提高对社会的供给,而不能只任由资本家为了高价格而有意控制产品数量,此时他必须加大产品量。这样,产品的价格就会下来,资本的利润就会减少,利润率就会减少,这对于希望高额利润的金融资本来说绝不是好消息,他们——金融资本就会更进一步逃离制造业而去投机赚取股票市场上的快钱等等。

  总之,这种脱离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的大量产品生产是与资本的意志违背的,但是又是人工智能生产所必须要求的,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资本的关系和人工智能这种先进生产力的矛盾。而最后让步的,也只能是资本的关系,这就为我们带来共产主义的信息了。

  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如果从根深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重视数量,有社会方面的意义。

  1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因为人民是大多数。或者说人民就是数量。

  2反对将少数的资本家放到不切实际的高位置上去。这是对当今国内市场派拼命宣扬什么资本家的精神的有力回击。数量的重要性,在这里完全碾压极个别的资本家的所谓的聪明才智。而且我们知道,很多资本家实际上极为无知和愚蠢。与聪明才智和创新毫无关系,完全是垃圾一样的存在,他们只是被逐臭的苍蝇所喜欢罢了。这实际上就是 对资本家的否定,对整个以资本家为统治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因为大量的无产阶级就足以战胜资本家阶级。道理就在你的资本家人数少!列宁特别强调过,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不如传统社会革命那么残酷,就是因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多少人的革命和专政,而不是少数人的革命和专政。

  上面三条定律实际上就是论证了当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为未来以普遍劳动者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特别是吴明曦这里反复提到的“群愚生智”的观点完全是对《乌合之众》里面群愚非理性的观点的彻底否定。

  3我们必须同彻地反思我们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政策背后的整个社会政策。没有人口,没有一定量的劳动力人口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4要关注印度。小农经济,种姓制度,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加上对英美的价值观和依赖,这一切都意味着这里可能是爆发革命战争的火药桶。

  5我们必须痛彻反思国有企业的控制的问题。我们只是强调国有企业对国家命脉的控制,但是从上面三条定律看,也结合实际来看,是不够的,也是不行的。九成的就业人口在私企,这对无产阶级的领导的副作用极大,极为危险。领导,终究是对人的领导,只有领导了人,才能领导物,没有人的物是无价值的。我们必须反思人口众多这个价值,人口多是能够弥补对少数大企业带来的所谓的战略价值的作用的。目前特别是就业不足,我们就更需要反思只控制少数战略国企的政策之不足。从辩证法看,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就没有一定的质量。私企解决九成就业这已经过分了,这已经威胁到了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对国有企业数量的重视不足必须检讨,必须反思,必须改正!

  从总体看,资本主义立得住,是因为背后有海量的小资产阶级,小农在支持,随着经济竞争,小资产阶级必然要破产,要大量跌入倒无产阶级行列,这样,无产阶级的数量就大了,就占优势了,就占具有取得胜利的绝对优势了,这个时候革命就到来了,胜利就到来了。根本还是数量的作用。201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大量失业,给我们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和动力。极大地增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基础。剩下的就是看领导层的主观方向了。

  6必须反思建军思路,必须重回毛泽东建军治军思路:重视民兵。正规军固然重要,但是民兵绝不能忽视。民兵就是量,正规军就是质。

  7中国武器的发展思路也必须注意,比如海军航母。不能只主要发展高质量的航母,高质量的固然好,但是必须重视其数量的配置。我的几艘航母,如果配上未来的核动力集装箱船改造的航母(这里我只是一种设想),我们的海上的投送、战略力量就会强大很多,因为我们集装箱船是可以造很多的,这是商用的船只,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增加的。一旦战争来临,就可以迅速改造为运载战机的作战平台。简单来说,我们有20艘这种集装箱船,其实就是有20艘这样的航母了。总之,我们必须在重视质量的同时,也重视海军发展的数量问题,没有一定的数量就不会有真正的战略威慑。

  8依据前面提到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联系的客户数量越多,那么,客户的价值也就越大。这也就印证了我们一带一路的战略的价值,因为一带一路就是把众多的分散的国家联系起来。注意,这里不是一般的外交关系,而是实际上的物理连接。谁控制这张链接的网络,谁就是世界的领导者。我以前提过将世界联系起来本该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但是他没有完成,因为普遍的联系,这是不利于资本家各个击破从而欺压世界各个国家的,可是现在我们提出这个战略,而且是在认真的执行,那些没有在这个网络中的国家就会靠拢过来,就会加入到这里面享受普遍联系带来的好处,这是难以抗拒的。这样,越来越多的国家就会加入到这个网络中来。美国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如果美国也这么干,那么世界就会加速联系,但是在脱钩政策下,美国事实上是不会真的这么干的。这点我们就不好多说了。

  9奥古斯丁提出的2054年这个时间节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实际上就是美国崩溃的时间点,2054年,美国全部的国防预算只够买一架战术飞机。这还不是崩溃的开始吗?固然,美国人开始用无人蜂群这种方法调整,但是昂贵的产品就意味着高昂的利润,以挣钱为目的的资本家怎么可以拒绝这种方法?看来,美国进入了最后三十年的历史阶段了。这点,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美国用发展无人机蜂群的办法延缓美帝国的寿命是无异于事的。

  10从历史看,大帝国都是因为自己的巨大把自己拖死的,他内部产生的能量已经无法支持其体量了。历史上大帝国都是达到自然界运行的边缘后开始收缩的。所以,昂贵的美国军机和军费不过是大帝国迅速膨胀的标志,但是终究有一天帝国不能再提供那么大的能量来支撑这个占据全球的资本主义帝国,于是,崩溃就开始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