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清议:外汇储备政策有望出现积极改变

火烧 2014-05-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分析外汇储备政策可能迎来积极转变,强调合理使用外汇储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探讨其对通胀与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出口信贷等新方向。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李克强总理关于外汇储备是负担的谈话,暗示了中国将积极使用外汇储备以促进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可续增长的思路。果真如此,这将是中国之幸,世界之幸。

  国内外汇储备过度扩张一直饱受病诟。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将外汇储备扩张和被动消化改变为约束扩张和积极消化,二者情况大不相同。

  必须承认,自古至今,得自国际贸易的流动性从来都是一国经济崛起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人口。中国的明朝之所以首次超越印度第一次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如此,英国之所以成就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富裕的国家如此,美国的后来居上如此,日本如此,即便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从外汇极度短缺到之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还是如此。

  的确,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外汇储备的正面性充分表现在作为流动性资源对一国经济可续发展的支持,其负面性则是导致物价上涨。进一步说,只有在合理使用外汇储备而不是过度囤积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正面性功用才得以实现;而在一味过度囤积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减速的同时继续囤积的情况下,流动性由活钱变成了死钱,外汇储备的负面性功用才成为人们的顾虑,并且往往仅仅是顾虑,毕竟环顾世界,找不出一个高通胀的国家同时又是高外汇储备的经济体。相反,因国际债务导致的恶性通胀却比比皆是。

  严格地讲,通胀和物价上涨是两码事。通胀反映物价与收入的关系,只有在收入增长低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通胀才是一个负面因素。相反,低于收入增长水平的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回头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物价上涨幅度最高的时期发生在1985年城市经济改革之后的10年间,这一期间的年平均CPI涨幅是最近10年的3倍以上。然而,至1996年物价涨幅开始快速回落之际,国内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这无疑证明外汇储备不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

  如今国内的外汇储备是18年前的35倍,对年进口的比率由18年前的0.75飚升至1.8,而国际公认的安全值仅为0.4。这显然是极为过度的外汇储备,为世界绝无仅有。

  约束外汇储备继续扩张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即便是从美元贬值由此导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下降的角度看,也不能笼统地将目前国内的外汇储备视为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称得上是积极消化。

  以往国内外汇储备的使用主要是购买发达国家国债,希望透过向这些国家提高流动性支持来促进中国的出口。但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决定了这是非常被动的做法。未来的出路是将购买国债变为提供出口信贷,由此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毋庸置疑,出口信贷可以直接促进中国的出口,这要比把钱借给外国政府任由其填补主权债务缺口来得更直接。放眼世界,不仅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有着中国出口的广阔市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更新投资所蕴涵的中国出口市场潜力同样是巨大的。

  透过大规模出口信贷促进本国出口及经济增长是有先例的。日本当年的“黑字环流”贷款便是如此。但“黑字环流”的缺点在于之后的日元大幅升值给借款国带来了很大的偿债压力,甚至引爆了亚洲金融危机。为此,中国开展大规模出口信贷应充分汲取日本的教训,办法是按照1对1 的比例向出口信贷项目同时提供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贷款。这不仅可以有效对冲外汇市场风险,缓解借款国偿债压力,也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文章

  • 王中宇:“胀”“缩”之争的背后
  • 高盛:美元暴跌系中国外汇储备操作所致
  • 王中宇:宏观调控之惑
  • 黄卫东: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拿财富换回的自动赖账欠条
  • 邱林:中国对外投资亏599亿怎没人心痛?
  • 余永定:中国已被美国债市深度套牢 应该停止进一步增加外储
  • 中国的美国国债对不上账?
  • 中国去年对外投资亏损599亿美元 庞大外汇储备不划算
  • 牛刀:外汇占款和中国经济泡沫
  • 馨月:央行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