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环球时报:伊战十年,美国犯错误就是这样容易

火烧 2013-03-21 00:00:00 国际纵横 1031
文章回顾伊拉克战争十年,分析美国错误决策及其影响,指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与外交政策的惯性,强调对中国国家安全的警示意义。

  昨天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世界媒体评论如潮,但愿意为战争发动者辩护的不多,批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美国一家主流媒体评论道:那是一场“由意识形态原因操纵不准确情报发动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共导致约4500名美国士兵丧生,3万多美国人受伤,伊拉克的伤亡则达数十万计,战争和战后重建花费了美国2万多亿美元。美媒称这场教训“让人了解到美国领导力和力量的局限性”。

  然而直到今天没有美国政治家站出来为这一巨大错误道歉,当时的决策者们没有人为它付出代价。这场错误通过了美国民主的“正确程序”,因而被不了了之。

  伊拉克人民只好跟着对这个错误不了了之,那个国家近乎分裂,非法武装猖獗。阿富汗、利比亚也没有一个有希望形成西方的稳定民主。之前人们对这些有宗教或民族对立国家的最坏预测很多都在应验。

  对这10年世界各地的重大教训,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反思总体上轻描淡写。或许是因为它们的最大受害者不是西方,美国吃了一些亏,但它可以承受。这个世界更糟糕的“倒霉蛋”有的是。

  伊拉克战争与中国的直接关系不如参战国大,但中国已是与美国打交道最多的国家,了解这个西方的“民主大本营”有时会多么任性、草率和固执,对中国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

  首先,美国是可以被意识形态绑架和操纵的国家,源自意识形态的意志一旦形成,美国的内部制衡能力就会失效,不顾一切的狂热就会在民主的帮助下迅速扩散。

  第二,美国是注重程序、但对结果缺少问责力的社会。伊拉克战争要消灭的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不存在,战争代价又远远超过预期,但从责任的角度现在完全成了一笔糊涂账。

  第三,美国发动这场错误战争的社会深层原因基本没受到触动,战争只是让美国变得谨慎了些,但美国社会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没有变,它的政治优越感和对武力的崇拜没有变,美国做重大决策的程序性因素也仍是过去那一套。

  美国今天对叙利亚、伊朗等国的思维方式和伊拉克战争前没什么两样,动手会如何,不动手又会如何,美国的思考行走在原来的坐标中。美国在思想上是个惰性很重的国家,它的意识形态还是上个世纪的。

  中国必须同不肯为伊战认错的美国打交道,这里面潜含了中国的某种麻烦和风险。中国无力改变美国,但我们需要看清楚这个被很多人尊为“榜样”的国家,我们的战略清醒弥足珍贵。▲

相关文章

  • 郑彪:打蛇要打七寸,兼论中国三种前途和中华人物
  • 解放军报:埃及局势何去何从?
  • 乔姆斯基:人类处在危险之中 世界正在走向灾难
  • 斯蒂格利茨:自由贸易的伪善
  • 战胜“智能帝国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
  • 新帝国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自由的美国”与自由主义者为敌
  • 黄华:我们是如何别了司徒雷登的
  • 北京日报:霸权主义邪恶本性的大暴露
  • 张翠容:与作家林达商榷——我所知道的伊拉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