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东:中国收藏毛主席著作第一的人
张迪杰是中国收藏毛泽东著作最多的人,拥有10万多册毛泽东著作,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版本,建立首个家庭毛泽东著作博物馆,展现其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入研究与传承。
中国收藏毛主席著作第一的人
--洛阳张迪杰荣膺收藏毛泽东著作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实
新华社记者 黄敬东 来源:中红网
最近,笔者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倾注30多年心血,把收藏、研究、开发、传承、应用毛泽东著作作为根本宗旨,把“不外露、不张扬、不言最、不为钱”作为收藏人的最高境界而不懈追求的张迪杰先生,参观了他荣膺收藏毛泽东著作吉尼斯世界之最,“藏毛”10万多册的我国第一个家庭“毛泽东著作博物馆”。真是别有洞天,如进宝山,叹为观止。
情深不外露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张迪杰,对毛泽东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却从不外露,总深深地将其藏在心底,默默地坚持收藏、学习和研究“毛著”。他是在毛泽东逝世那年入伍当兵的,时任中队文书。他所在的部队虽是搞军事科技尖端的导弹试验基地,但在中队阅览室成排的书柜里,却摆满了“文革”时期的“毛选”、“语录”等政治书籍,即是在科技、专业书的封面上和内容里,也常饰有“四好”、“五好”等“文革”味很浓的插图和“最高”、“最新”指示。每当他到阅览室看书时,从没有被这些政治性很强的书所感染,却常被厚厚的“毛选”里已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是真理的内容所吸引,有时甚至着了迷。后来,部队整编要处理这些书时,他却千方百计征得领导同意,把其中的10多箱精品“毛著”留了下来。
数多不言最
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张迪杰早几年就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和国家收藏组织了解到,在我国众多的个人收藏毛泽东有关物品的爱好者中,他收藏的毛泽东著作数居全国第一。但他却坚持不对外声张,不说自己是中国之最。就是在2007年下半年,他的藏品经吉尼斯总部严格审核,最终认定为中国收藏毛泽东著作最多的人,他也没做任何宣传。这与他不图虚名、不善张扬和朴实无华的为人性格有直接的关系。这次,要不是全国红色文献收藏鉴定专家、我的挚友刘某介绍,笔者也难以知道此事。参观中,笔者看到整箱整柜的“毛著”装满了两个套房,估计有十多吨重。要在这浩瀚的书山里看出眉目,实属难事。于是,笔者设法看到了他从没让人看过的«毛泽东著作书目登记簿»。该登记簿分门别类十分醒目。笔者惊奇地发现仅登记簿就有38万多字,登记的总书目达10万多册。这是笔者见到“毛著”最多的一次。
在毛泽东著作汇编类,包括毛泽东文集、文稿、文选、“万岁本”等,现有各种版本400多种,约7300多册。其中,汉文版230多种,少数民族文版110多种,外文和世界语、盲文版约60多种,大体分为论共产党、论哲学、论政治、论军事、论经济、论文化、论教育、论文艺等。极具珍贵的是«毛泽东论文集»,该书1937年12月由上海大众出版社出版,32开,157页,封面有毛泽东画像,是最早的具有毛泽东选集性质的著作集。目前该书的市场价已超过10万元人民币。书中收录的全是«毛泽东选集»里没有刊登过的文章,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和版本收藏价值。
在毛泽东著作单行本类、毛泽东诗词类、毛泽东语录类和毛泽东题词类,共收藏4200多种版本,达12900多册。其中,包括汉文版、外文版、少数民族文版、盲文版等,出版地遍布世界各大洲。其中版本最多的是«新民主主义论»,版本达350多种。从装潢看,有平装、线装、精装、特精装、塑套装、函装等,其中手迹书中还有单片、套装单片、绫装单片、卷轴装片等。从印刷看,除一般铅印外,还有石印、木刻印、两色印、朱砂印、油印和手抄本等。用纸除一般印刷纸外,还有毛边纸本、宣纸本、报纸本、玉扣纸本等,其开本有20多种。由我国外文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37种外文版和7种少数民族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由于发行量少,印制精美,在全世界影响很大。现在国内红色收藏界收齐的仅有三人,张迪杰名列其中。这套语录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价格已超过50万元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高。他收藏最珍贵的一套四本微型“毛著”,长约6厘米,宽仅4.5厘米,有普通火柴盒大小,红塑料皮精装,版本极为精致。这四本封面上都印有各不相同的毛泽东肖像,其内容分别有“老五篇”组成的袖珍“毛著”,在众多的红语录里,显得格外罕见和精美。
质精不张扬
笔者在反复探究中,发现不善标榜自己的张迪杰,收藏的毛泽东著作,不仅在数量上是中国之最,而且珍藏着150多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重要藏馆都难以找到的珍本。这些精品、稀品、极品和孤品,是我党、我军和我国因长期战争导致史料存档不全的重要补充。
最早的«毛泽东自传»,他有原版英文册和中文版«文摘»月刊、«文摘战时旬刊»。这套珍本是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革命历史文献中的顶级藏品。在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把红军、共产党描绘成堕落、愚昧无知的土匪,企图迷惑人民大众。尤其是国内外针对毛泽东个人有很多不实的传闻,有的说毛泽东是“残忍的匪首”,有的把他说成是“无知的农民”,还有的甚至传说毛泽东已经“死去”了••••••,鉴于此,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突破封锁,第一个到达延安采访,准备还世界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毛泽东个人形象。开始,毛泽东并不同意,最终被斯诺的诚意所打动,随答应接受其采访,但主要内容仅限于毛泽东个人身世及经历情况。之后,斯诺很快在英、美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为«西行漫记»。这本书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最畅销书,曾很快再版20多次,较好地澄清了当时对毛泽东和共产党的一些不实之词,使毛泽东和共产党成为民族的希望,在国内外形成了第一个毛泽东热。现在读起来,它确实是一本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感人心魄的好书。捧读它,就好像是在面对面的聆听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也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的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有的意外的超乎我们的肤浅想象,但读起来仍然是那么的从容而又漫不经心,宽容中又蕴藏着坚韧不拔。善良、英勇、顽强、自信、拼搏等形容词,在毛泽东的故事面前已黯然失色。
价高不出售
自古以来,收藏界就有两种人,一种是阳春白雪,收藏是为了研究和传承文明;一种是获得利润,收藏是为了经营和赚更多的钱。要说张迪杰在毛泽东著作收藏界应是首推国内的大家,但他总谦逊地说,中国地大高手众多,“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情况是常有的,“不外露、不张扬、不言最、不为钱”应是收藏者的品行。当问及他的收藏目的时,他泰然信诚地说,我不为名不图利,主要是为了收藏、学习、研究、传承和应用毛泽东著作和思想,为推进社会发展贡献微簿之力。当谈到听说这几年有不少人想高价购买你的藏品时,他自信铿锵地道出四个字:“概不出售”。
再就是2000年初,来自北京通州区的李姓兄弟,分别为地产商和出版商。先是作地产商的哥哥,以在北京建立中国革命史料博物馆为名,提出有其征地和投资建馆,请张迪杰等同志供藏品,收益按一定比例分成。后由弟弟两次来洛,以高价购买建国前毛泽东著作版本,独家出书或双方合作出书,售完后利润分成。要说,这种既建馆、又出书、还获利,一举三得的事情,张迪杰应该答应并签约,但他仍然是诚然一笑,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些藏品说到底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最终归国家最有用,我要在合适的时候,将其无偿捐给国家。”
诸如此类,优惠合作不动心,重金购买不出售的事情,张迪杰还遇到过多次。如今,他还在默默无闻、毫不间断地收藏着,收藏着••••••他要收藏一代伟人,收藏一段历史,收藏一种文化,并以超常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去追求更高的品位,更高的境界,更完美的人生。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