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朱树松摘录:周恩来总理的文章《觉悟》

火烧 2024-05-06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本文为朱树松整理的周恩来1920年《觉悟》文章摘录,探讨觉悟的定义、原因、方式及影响,强调觉悟对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契合五四精神与思想启蒙。

  朱树松摘录:周恩来总理的文章《觉悟》

  (周恩来·1920年1月20日·《觉悟》第一期)

  什么是“觉悟”?

  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觉悟”,一切生物不能够“觉悟”。“觉悟”的起点由于人能够知道自己。因着自觉,遂能解决人生的人格、地位、趋向。向进化方面求种种适应“人”的生活。这种活动全可叫他为“觉悟”。

  为什么“觉悟”?

  人生最大的要素是灵性。灵性包含有理性与群性;理性的冲动,可以主宰一切事理;群性的冲动,可以变更社会的环境。这种冲动的作用,全由于“觉悟”中生出来的。

  人生的环境,因着时间、空间种种的不同同变迁,遂逼着人生出“觉悟”;或者人因为各种事理的不同同变态,也生出许多“觉悟”。总起来,凡人不满意现状,必生出感觉;由感觉而悟到一切真的事理——为人类大多数生存进化比较现状为有进步的——是为之大“觉悟”。

  怎样“觉悟”?

  “觉悟”的要件,必须自己去“觉悟”。自己“觉悟”,有静的内省法,从回想而生出“觉悟”;有由他人的方面,从考察中生出来的“觉悟”;有因环境的感动,从比较中生出来的“觉悟”。

  所谓“回想”、“考察”、“比较”,真正的主旨,还须本乎真理冲动的现象。

  “觉悟”的影响——

  因自己的“觉悟”,得寻着真“人”的生活。由己及人,渐渐可以达到人人“觉悟”的境界。

  从“觉悟”中生出来的效果,必定是不满意现状,去另辟一条新道,接续不断的往前走,去求无穷的进化。纵横起来说,横性的“觉悟”,是利己利人,永无边境;纵性的“觉悟”,是解放改造,破坏建设,永无止境。

  (朱树松2024年5月4日·摘自《五·四前后周恩来同志诗文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