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老子天道论》何为“微妙玄通”

火烧 2011-10-24 00:00:00 中华文化 1030
本文深入解析《老子天道论》中‘微妙玄通’的含义,结合道德经第一章内容,阐述通微、通妙、通玄的三重境界,揭示天道运行规律与万物生化之理。

  

《老子天道论》,取全新视角,揭天道之秘,识老子天机。  

看真实的老子,实际的天道,道德之真谛,道生的一二三。  

(我的《老子天道论》已经成文,我将每周发出新的内容,敬请关注!)  

(敬请关注肖起国的新浪博客,博客上更加系统连续。)  

微妙玄通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几人识得“微妙玄通”?几人能通“微妙玄”?  

要正确理解“微妙玄通”,就必须准确的理解这四个字的组词造句的原则。  

“微妙玄通”不是四个名词的并列,也不是两个字一组,而是后前结构的以一对三的名词动词结构。  

前面的微、妙、玄分别是三个名词,后面紧跟一个动词通字,这是一个动词后置的句子,是名词加动词的结构形式,后面的动词“通”分别作用于前面的三个名词,就是通微、通妙、通玄的三通之意也。  

老子和孔子时代常有这种用词结构,《道德经》中的如“有名”“无名”“常有”“常无”“无事”“有事”“我知”等等,孔子也有“不己知”这样的使用例子。古人用词造句简练精当,常常用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概念、一种思想,我们不能用现代常用的用词造句的习惯来理解古人的思想。  

如“有名”就是命名为有的那个事物;“无名”就是命名为无的那个事物; “我知”就是知道和了解我;“不己知”就是不知道自己。如果用现代流行的用词习惯解释这几个词组,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因此,我可以确定,“微妙玄通”就是通微、通妙、通玄。  

“微妙玄通”就是对于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概括说明,懂了第一章的内容就是达到了“微妙玄通”。  

通微者,把“常有,欲以观其微”这句话搞明白就达到了通微。从道之行的有常规运行的角度上,也就是从道之行的时空横断面的角度来观察,人们可以观察到世间万物的千差万别。  

通妙者,把“常无,欲以观其妙”这句话搞明白就达到了通妙。从道之行的无常道的角度上,也就是从道之行的时空纵深度的角度来观察,人们可以观察到万物的生生化化、生长化收藏的整个过程。  

通玄者,把“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搞明白就达到了通玄。道的运行生玄,常道和非常道的运行都是道的运行,故同谓之玄。大道运行不息,世间万物生长化收藏,就是因玄而生妙。万物生生不息,皆因天道周行而不殆,故道运行为众妙之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