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至8月末世界新冠疫情简略分析
本文分析至8月末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对比中国与国外防控效果,探讨感染率、死亡率及未来趋势,揭示疫情走势与各国应对策略。
望远镜:至8月末世界新冠疫情简略分析
望远镜 2020.9.4.
要点:1、中国的防控和治疗效果比国外好,主要是执政理念、体制、价值观和医疗方针优于国外所致。近期也有反弹;
2、全球疫情走势已被发病大国绑定,美国稳坐“老大”位置。意味着全球化背景下,在大国疫情有效控制前,世界抗疫不应松懈;
3、各国防控及治疗效果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倒挂趋势,也证明体制和价值观比经济更重要,中西结合比“纯西医”疗效更好;
4、新冠疫情在2年内不一定结束!因为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尚未见底。
至2020年8月末,新冠肺炎已在全球214个国家爆发:累计确诊2562万例,“每10万人口感染人数”(以下简称“感染率”)达340人,注1 可见感染率之高;累计确诊人数为6个月前的315.8倍,大约每十天递增37.7%,注2 可见传播速度之快;累计死亡人数85.4万人,“每百万人口死亡人数”(以下简称“绝对死亡率”)112.5人,注3 可见生命损失之大。人类不只是付出了超过大型局部国际战争每年的生命代价,注4还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停工停产停市,导致许多国家经济负增长,数以千万的人失业……“新冠疫情还要延续多长时间?”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重大问题必须对已暴露的现象作详尽的分析,并对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判。
笔者只是外行,且只能获取网络公开的资料。本文仅据“搜狗”网提供的近几个月疫情资料进行了简略的分析。首先对中国和国外的疫情趋势做了比较,指出中国的防控和治疗效果都比国外总体水平好,但近期也有反弹;随后对全球疫情扩散和疗效方面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揭示了“全球疫情走势已被美国为首的疫情大国绑定”、“各国防治效果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倒挂趋势”等特点;最后对世界新冠疫情的结局做了点探索。敬请网友们批评指正。全文略长,请网友谅解。
一、至8月末中国与国外疫情趋势比较
1、中国的防控效果好于国外。表现在:
⑴国外的新冠“感染率”(=累计确诊人数/十万计总人口)已达中国的64倍:至8月末中国“感染率”为6.5例/十万人口,国外达416例/十万人口,是中国的64倍。
⑵国外的新冠发病时间比中国约推迟1个月,但扩散速率比中国快1倍多:据报道,中国首例新冠患者去年12月1日收治。但只在钟南山院士1月19日到武汉考察,次日向媒体宣布具有“人传人”特征后,才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决定1月23日武汉封城。按1月20日公布确诊数291人计算,中国“感染率”为0.02例/十万人口;国外2月20日确诊数0.11万人,“感染率”也为0.02例/十万人口。故国外比中国发病时间约推迟1个月。当然,美国去年秋冬爆发的流感患者中也混有新冠患者,但缺少确切数字。
中国1.20~8.31.“22个十天”确诊人数,平均“每十天”比“前十天”递增29.8%;国外2.20~8.31.“19个十天”,每十天平均递增69.7%,扩散速率比中国快1.34倍。注5
⑶中国已具备大范围复工复学的条件,国外总体上尚未具备:只有当新增确诊人数达峰值后稳步减少,才有可能降低控等级。中国的“每旬新增确诊数”已在2月中旬达到峰值33253人,经19旬降至330人,平均每递减21.6%。注6大陆大部分省市区确诊“0增加”的天数超过数个14天,符合大范围复工复学的条件。后期虽有小幅反弹,但都在可控范围;国外“每旬新增确诊数”总体未达峰值:从2月下旬0.66万例,至8月下旬的10天348.1万例,每十日增量递增(而不是递减)39%。注7 除部分防控较好的国家外,其余国家不具备复工复学的条件。
图1显示1月21日~8月31日中国和国外新冠累计确诊、新增确诊每旬变动情况。

说明:上图据搜狗网公布数据整理
图1红色实线表示中国累计确诊数的变动:1月20日~2月20日的3旬,从291人急速增至7.59万例,此后16旬只从7.59增至9.04万例,红色实线走势平缓,稳定在8~9万例的水平上;而反映国外确诊数的红色虚线,从2月20日的0.11万人单调上升至2553万例,一直上升;橙色实线表示中国“每旬新增确诊数”变化,自2月中旬升至33253例后迅速下降。5月中旬降至最低,只有58例。此后缓慢回升至1970例又降至330例;兰色虚线表示国外“每旬新增确诊数”变化:从2月下旬0.66万例,增至8月下旬10天的248万例,期间没有回落。
2、中国治疗进度快于国外,治疗效果好于国外。
⑴中国的治疗进度(=(累计治愈人数+累计死亡人数) /累计确诊人数)远超国外,每十日治疗进度的增速也快于国外。至8月末,中国的治疗进度已达99.3%,说明只有0.7%的患者未结束治疗。同日国外只有73.2%,表示超过1/4的确诊患者仍需继续治疗;从1月20日算起,中国只用了“7个十日”就使治疗进度达到95%;国外用了“19个十日”才达到73.2%。
⑵中国的治疗效果好于国外,表现为:一是治愈率(=累计治愈人数/累计确诊人数)高于国外。至8月末中国为94%,即每100个患者中已有94人治愈出院。而外国只有70%,比中国少1/4;二是中国“绝对死亡率”(即每百万人口中新冠患者的死亡人数)远低于国外。至8月末中国为3.4人/百万人口,国外达138.4人/百万人口,为中国的40.7倍。表明中国抗疫的生命代价远小于国外;三是中国“每十万人口需要病床数”(=(累计死亡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十万计总人口)比国外少得多。至8月末中国为0.05张病床,国外为111.6张病床,是中国的2232倍。表明中国医疗资源的压力比国外轻松得多。这是由感染率低、治疗进度快所致。
3、中国的疫情并未稳定。表现在:
新增确诊人数反弹。自2月中旬峰值后,第9旬虽降至58例,但第16旬却增至1970例(主要是香港的贡献)。注8虽然主要是国外输入所致,但也有少数本地病例。虽在1个月内降至330人,但只要国外疫情未趋尾声,中国防控不可能最终结束。
4、中国防控及治疗效果好于国外的原因:一是政府理念的改变--果断地把原定一百年不变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改为“人民生命与健康优于一切”。否则不能做出“封城封村封小区,部分停工停产停市停学”及免费检测、治疗的重大决定;二是充分发挥尚存的公立医院和相关公有制企业的中流抵柱作用,采用计划调度的行政手段,调集各省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与湖北各市、突击改建方舱医院、新建专业医院、快速生产运送医疗物资;三是医护人员的牺牲精神及基层干部、自愿者、普通民众用为人民服务取代“自由”价值观;四是打破西医一统的常规,确定中西结合方针,提高中医参与比例。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包括内因与外因、整体与局部、本质与表象、特殊性与普遍性及检验真理的实践范围等哲学思想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如果把医疗实践仅局限在“科学实验”之内,而不是扩大到对人的整体疗效、副作用和后遗症大小来评价,则认为“中医不科学”。
而国外的疫情大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府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立为第一要务。宁愿牺牲穷人的生命,也不愿停产,因为那样会减少利润;医疗机构早己私有化,国家不能调动,只能雇佣医护人员、租用医疗设施。未投医保者檢测、治疗必须付费。必有相当多的穷人“测不起”“治不起”;公众长期被“普世价值观”灌输,认为自由比生命重要,抵制防控。
当然中国也应吸取早期的教训;也应学习朝鲜等国成功经验;还应停止对公立医院“私改”。
二、疫情在全球扩散的简况及特点
1、全球3~8月末新冠感染率快速上升,每月新增确诊数也稳步增加,见图2:

说明:本图据网络公布数据整理。
由上图绿色柱形可见,全球每月末感染率(=每10万人口累计感染病例)由3月末的10.6人增加到8月末的334.5人,增加了30.6倍。各月新增病例(兰色柱形)也呈逐月增加趋势:由3月末前的80.4万例增加到8月的763.2万例,增加了8.5倍。只是各月间增幅并不均衡:最多的是7月比6月增加了265.9万例,最少的是5月比4月只增加了28.1万例。
2、全球疫情走势很大程度上被发病大国绑定。
可从三方面说明:一是疫情大国确诊人数占世界的比重占绝对多数:至8月末,世界214国累计确诊人数中,大于30万例的美国等16个国家 注9占世界确诊数的78.5%,而人口只占世界37.2%;反之占全球62.8%人口的其余198个国家,确诊人数只占全球的21.5%; 二是16个国家新增确诊人数超过其余国家的3.9倍:8月下旬,世界新增确诊273万例中,上述16国的贡献高达79.6%,其余198个国家的贡献只占20.4%;三是疫情大国确诊人数占世界的份额有增长的趋势:5、6、7、8四个末月,上述16国确诊人数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70.3%、73.8%、77.4%、78.5%。每个月约增加2.7个百分点,而其余198国的比重,每个月却减少了相等的百分点。
当今是“全球化”的世界:许多国家依赖外国原材料、能源和产品才能维持生产,也才能生存;旅游为主业的国家,封国后经济可能停滞。世界经济运行已离不开物和人国际流动,疫情大国的病毒也随之向全球扩散。在疫情大国有效控制前,世界各国的防控都不能松懈。
3、疫情中心在空间迁移,总规模也快速增加。美国稳坐“老大”位置。
据公布的数据,注10 3月~8月的6个月内,世界疫情中心似乎经历了4次迁移:
第一波中心在中国:3月10日中国确诊数占世界的69.5%;
第二波迁移至南欧和西欧,注113月末占世界确诊数的44.3%。中国已降至10.3%;
第三波转至北美,注12 4月末占世界确诊数的35.1%。南欧和西欧已降至31.1%;
第四波移至南美,注13 6月末确诊数占世界20.5%,仅次于美国。而“每旬新增确诊数”在世界的占比,早在5月下旬南美就已超过北美4.9个百分点达29.8%,成为世界的波峰。
第五波呢?南亚的疫情正在攀升:注14确诊占世界之比已从6月10日的6.2%升至8月末的16.5%。8月下旬新增确诊数占世界27.3%,仅次南美(28.2%),居世界第2。8月下旬印度己比巴西新增数多19.5万例,成为世界第一。故南亚有望成为第五波中心。
“世界确诊数每个百分点”代表的病例(=当日世界确诊数*1%),随波峰迁移逐次升高:3日10日每个百分点只代表0.12万例患者;而第二、三、四波波峰,每个百分点患者数分别升至0.8万例、3.34万例和10.64万例。
按单个国家考察,美国确诊数从3月末以来占世界的比重均为世界第一,最低是20.5%(3日31日),最高达32.9%(4日30日),8月末仍占24.2%,稳坐世界老大。
若把去冬今春混杂在美国流感中的新冠算在内,第一波中心应为美国,这样:美国--中国及西、南欧洲--北美--南美--南亚……大体表示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传播路径。每波中心迁移同时总规模随之扩大。讫今为止,人们还看不到尽头。
4、疫情小国占世界份额虽小,但为疫情大国积累了经验。
最突出的是朝鲜。世卫组织驻朝鲜代表埃德温•萨尔瓦多次强调,朝鲜目前仍然是“0确诊”的状态。该国虽处于疫情较重的中、韩两国间,但从1月起关闭边境至今未开放;发现疑似病例集中到医院,而不是居家隔离;进公共场所必测温、戴口罩;不允许公众集会。至6月19日受检922人均为阴性,已解除隔离2.5万人,仍有255人处于隔离中; 注15其次是印度支那半岛,包括越南、柬甫寨、老挝、缅甸、泰国5国。虽紧邻中国,但在2.42亿人口中,至8月末累计确诊仅为5634例,感染率只有2.33例/十万人口,为世界平均数的0.7%。比中国还少4.2例/十万人口。尤其是越、柬、老3国,1.19亿人口中累计确诊1340人,感染率更只有1.13例/十万人口。至7月20日,三国都是“0死亡”;最好的是老挝,至8月末只感染了22人,且全是输入病例。该国全盘学习中国经验,结合老挝具体实践灵活运用:一是举国体制--本扬主席亲自挂帅,全民动员,令行禁止;二是聘请中国中医专家坐阵;三是确立中医为主导的抗疫方针,对入境者集中隔离,每天服预防兼治疗的中药。注16
当然,疫情小国经验只有被大国学习、吸收、运用,才能对世界抗疫发挥重大作用。
5、地理位置不能决定疫情传播速率。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紧邻,但两国疫情差异很大:至8月末,前者“感染率”已达1014.5人/十万人口,后者只有29.7人/十万人口,为前者的2.9%。新加坡患者主要集中在外国劳工中,但比马来西亚科技、经济发达,对居住密集的劳工聚居区疏于防控,不能不算失策;
又如瑞典和挪威同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紧邻。至8月末前者“感染率”达827人/十万人口,后者仅为前者的24.5%。同日仍需治疗的人数(=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前者达7.36万人,为后者的63倍。原因是瑞典采纳了首席流行病学家“群体免疫”的意见:拒绝实施强制性封城,学校、酒吧、餐馆、商场和健身房等都正常开放。注17
6、温度与季节不能决定传播速率。
一般认为新冠病毒耐低温,不耐高温。冬季和早春易于流行,夏季高温受到抑制。所以专家们预测秋冬第二波反弹。但7月末正是北半球盛夏,全球患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世界7月下旬平均每天新增病例高达25.9万例,比3个月前的春季增加了2倍。
再看具体国家:部分进入北极圈的芬兰,7月末“感染率”为135人/十万人口,理应比热带国家高,但实际只有地处赤道厄瓜多尔“感染率”的27%;同样地处热带且为近邻的古巴与洪都拉斯,前者“感染率”为23人/十万人口,仅为后者的1/20。
据5、6两个特点:疫情大国被有效控制前,全球任何位置、任何季节都不应放松防控。
三、本轮新冠肺炎防控及治疗效果的特点
1、防控、治疗效果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倒挂趋势。
按常理:科技水平越高,政府和公众越能按科技要求自觉防控;经济发展水平,每万人口医疗资源越多,医疗技术也越好,对新冠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越好。但实际状况却却相反。笔者把全球累计确诊数大于8万例的39个国家(所选39国确诊人数占世界91.5%,死亡人数占世界94%),按世界银行划分的收入等级和至8月末的“感染率”(每10万人口确诊数)、治疗进度(=(累计治愈人数+累计死亡人数)/累计确诊人数)、相对死亡率(累计死亡人数/累计确诊人数)、绝对死亡率(累计死亡人数/百万计总人口)4个指标整理成表1。
表1 确诊>8万例的国家,至8月31日按收入分类新冠防控及疗效比较表
说明:1、本表用39国疫情指标,按世界银行划分的收入类别分别求和,算得各类别平均指标值;
|
||||||||||||||||||||||||||||||||||||
2、高收入国含美国、智利、西班牙、英国、沙特、意大利、法国、德国、加拿大、卡达尔、以色列、瑞典、阿曼、比利时、科威特15国;
|
||||||||||||||||||||||||||||||||||||
3、中高等收入国含巴西、俄罗斯、南非、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伊朗、阿根廷、土耳其、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中国、多米尼加、巴拿马、罗马尼亚16国;
|
||||||||||||||||||||||||||||||||||||
4、中低等收入国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尼、埃及、玻利维亚、乌克兰8国;
|
||||||||||||||||||||||||||||||||||||
5、2019年收入等级标准:高收入国家人均GDP >12376美元;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3996~12375美元;中低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1026~3995美元;低收入国家人均GDP <1026美元。
|
表1的4个指标中,除“治疗进度”指标,“中低等收入国家”慢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但仍快于“高收入国家”外,“感染率”、“相对死亡率”和“绝对死亡率”3个指标都显示:收入越高,疫情指标值越高,防控和治疗效果越差!其中反映防控和治疗综合水平的“绝对死亡率”(=感染率*相对死亡率*10),“高收入国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3倍,“中高等收入国家”为1.24倍,“中低等收入国家”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8.5%。
可见,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和治疗效果,与经济、科技水平呈现倒挂趋势了。为什么呢?因为高收入国家多数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高等、中低等国家的政府,更注重、更有能力注重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更不惜牺牲被剥削阶级生命,提前复工复产,增加传播机会;这些国家的民众“普世价值的觉悟”更高,更乐意用健康甚至生命换取“自由”;至于科技水平,高收入国家更相信西医的“科学”而排斥中医;还有可能是收入越高的国家摄入营养越多,体力劳动越少,肥胖越多,抵抗力越差。
2、部分国家防控效果和治疗效果的走势相反。
按常理:防控效果好的国家,每万人口所需医疗资源少,治疗效果应该较好。如上文列举的朝鲜、印支半岛5国、中国、蒙古等63个国家,都是防控和治疗效果同步较好的例证;反之,防控效果差的国家,治疗效果也应较差。如墨西哥、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等5国“感染率”为世界平均数的1.4~2.3倍,“绝对死亡率”为世界平均数的3.9~8.5倍;又如巴西、秘鲁、美国、智利、瑞典、西班牙、比利时等7国,“感染率”为世界平均数的2.7~9倍,“绝对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数的4.4~10.6倍。都是防控和治疗效果同步较差的例证。
但也有的国家防控效果差,治疗效果却很好:如新加坡,至8月末“感染率”1014.5例/十万人口。为世界平均值的3倍,是中国的156倍。但治疗效果却很好,治愈率高达98%(=治愈数/确诊数),治疗成功率(=治愈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高达99.95%,比中国还高5.2个百分点。“相对死亡率”(=死亡人数/确诊人数)0.05%,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也只有中国水平的1%,可见治疗效果很好。据报道,该国确诊人数3/4以上是国际劳工。“来自孟加拉、印度和其他国家的数十万(亦说近百万)外籍劳工住在宿舍里,通常10到20人一个房间。平时,他们会挤上拥挤的厢式客车,去建造这座城市闪闪发光的办公大楼和公寓”“病毒在拥挤的宿舍中传播可能已有数周而没有被发现”。注18那么,究竟是这些劳工抵抗力较好导致死亡率奇低,还是已经死亡而未被统计呢?需要进一步证实。
此外,冰岛、阿联酋、以色列、白俄罗斯、卡达尔、阿曼、沙特7国,至7月20日,“感染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19.6倍,但“相对死亡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4%~24%。其中卡达尔“感染率”高达3864例/十万人口,为世界之最。但“相对死亡”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巴林、俄罗斯、南非、多米尼加、科威特等5国,“感染率”为世界平均数的2.6~11.9倍,“相对死亡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0.7%~44%。其中巴林,“感染率”达世界平均数的11.9倍,但“相对死亡率”只有0.3%,为世界平均值的0.7%。这类国家可能因早期疏于防控而失控。治疗效果很好,是不是因经济条件好,医疗资源宽松;还是治疗方法确当;或国民抵抗力较强;或病毒毒力较弱,需要深入调研。
3、群体免疫疗效最差。
所谓“群体免疫”就是对疫情不加防控,任其传播扩散,让60%的国民感染病毒,在体内生成抗体。设想:除1%的死亡人数外,病毒在多数有抗体的人群中传播,就很少增加感染人数。最早提出“群体免疫”的是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随后是瑞典。这种想法很快被事实否定:一是死亡率高于预期:英国“相对死亡率”高达15.2%(7月末),而不是设想的1%;二是抗体产生率低于预期:瑞典6月测试,只有6%的民众产生了抗体,注19比死亡率还低。何况尚不知已产生的抗体在体内能维持多长时间。由此证实了“群体免疫”是用较多的生命换取较少免疫群体的蠢事。至8月末,英国、荷兰、瑞典3国累计死亡人数都多于累计治愈人数。其中英国累计死亡41588人,累计治愈只有1680人。死亡为治愈人数的24.8倍,而世界平均死亡人数只有治愈人数的4.8%。这3国都是发达国家,都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技术。很难排除与“群体免疫”的关联。
四、世界新冠疫情可能的结局
世界疫情的变化可由多因素决定,总体看来,年内不可能消退。
1、用现有数据推估:
图3为3月10日~8月末世界及美国、巴西、印度累计确诊及每十日新增确诊趋势图。

说明:本图按网络公布数据整理。
图中深红、红色、橙色、兰色的实线分别表示世界及美、巴、印三国3月10日~8月末累计确诊人数的变动。黑、红、橙、兰色的点线分别表示世界及美、巴、印累计确诊的趋势线。其与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均>0.98,属于高相关关系。各线向前递推9个“十日”可见:11月末世界累计确诊可达5800万例,美、巴、印可分别达1400、1050和1100万例。年末世界可达7200万例,将为8月末的2.8倍。绿色虚线为世界每十日新增趋势线。详见表2。
表2 本年末世界及美、巴、印3国累计确诊估推表单位:万例
|
8月末
|
11月末
|
趋势线方程
|
相关系数R2
|
理论误差
|
世界确诊
|
2562
|
5800
|
y = 83873x2 - 121288x + 507613
|
0.9983
|
0.17%
|
美国确诊
|
621
|
1400
|
y = 16431x2 + 56715x - 4192
|
0.994
|
0.60%
|
巴西确诊
|
386
|
1050
|
y = 18966x2 - 128075x + 182855
|
0.9974
|
0.26%
|
印度确诊
|
362
|
1100
|
y = 26751x2 - 349726x + 1E+06
|
0.984
|
1.60%
|
美巴印占世界%
|
53%
|
61%
|
|
|
|
说明:本表按图2和Excel给出的公式计算。理论误差参照煤炭工业出版社1976年版《数学手册》P379线性相对误差Q/SXY=1-R2XY。
虽然图3中代表公布数的各实线与趋势线拟合较好,但所取公布数毕竟只有18期,递推到年末又经12期,实际误差定会大于理论误差。加上部分国家统计失真,至年末实际确诊数可能较大幅度“多于或少于”推估数。但新冠疫情在年内消失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2、近期反弹:
本文所指反弹,是某国新增确诊已达峰值,经3旬以上回落(2个潜伏期)后,又有回升的现象。如秘鲁6月上旬新增确诊达5.2万例的峰值,7月中旬降至3.4万例谷值后,连续4旬反弹,8月下旬升至8.9万例。
8月末确诊数>8万例的39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反弹;确诊数5~8万例的13个国家有7个国家反弹;6个防控很好的疫情小国也出现了反弹。
美国的反弹最为严重:4月中旬新增确诊已达32万例的第1峰值,5月下旬降至22.4万例的第1谷值后,反弹6旬,至7月下旬达74.4万例的第2峰值,为第1峰值的2.3倍。其与警察跪杀黑人,政府镇压抗议,激化矛盾;为大选组织几万至几十万人集聚;强制复产开学等有关。8月下旬虽比7月下旬少28.1万例,但随着11月初大选临近,很难避免再次反弹;
中国新增确诊数5月中旬达58例低谷后,也出现7旬反弹,7月下旬达1970例的第2峰值。(8月下旬已降至330例)但与美国不同的是,第2峰值比第1峰值少(而不是多)3.13万例,仅为前者6%。主要原因是国外输入(主要是香港,其次是新疆等),及冰冻海鲜污染带毒;
法、德、英、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反弹,可能与复工复市、解除封闭恢复集聚有关。西班牙6月上旬新增数达到谷值后连续反弹8旬,8月下旬达7.5万例,比3月下旬的峰值还多4百多例。据报道与养殖水貂带病毒,可能与水貂传人有关;注20
抗疫很好的越南,5月20日~7月20日的2个月,平均每旬只新增18例。但8月上旬新增289例,为此前6旬均值的16倍。(8月下旬已降至35例)原因是海滨城市岘港7月1日以来共接待了80万名游客,导致约200人感染。这80万人又前往河内、胡志明市等地所致。注21
3、新冠肺炎会不会演变成(甲型)流感一类高发病、低危害的传染病?
最近有人撰文认为:“新冠传染性会继续增强,而致病性会继续降低,到9月底或者会等同或者低于流感的水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注22其主要论据是,美国新冠4~7月的“月度死亡率”(即“当月8日至下月7日死亡人数”占“当月初至月末的新增确诊人数”的百分比)逐月下降:分别为:8.59%、2.8%、1.76%和1.5%。
但全球新冠死亡的统计数据似乎不支持这位作者的推论。图4反映3~8月全球各月新冠死亡人数及“绝对死亡率”(即每月末百万人口死亡人数)变动情况。

说明:本图据网络公布数据整理。
由上图可见,3~8月各月末新冠的“绝对死亡率”(红色柱形)逐月上升:从5.3人/百万人口增至112.1人/百万人口,增加了20.2倍。而其趋势线(红色虚线)表明各月“绝对死亡率”与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竟然高达0.999。可见至目前止全球新冠抗疫的生命代价呈直线上升趋势;每月实际死亡人数(兰色柱形)有所波动:爆发初期快速上升:从3月末前的4万人升至4月的19.5万人;5月降至13.6万人后,稳步上升: 7、8月增至16.8万人。可见统计并未提供死亡人数逐月减少的数据,更不能证明新冠病毒的毒力下降。
笔者认为,死亡人数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确诊群体的年龄结构、基础病变、抵抗力、是否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技术以及政府是否干预统计等因素。病毒毒力对死亡率虽有影响,但并非主要因素。疫病初期,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易感染,医生也缺乏经验,加上感染人数爆发性增加(见图2,4月比3月多增173.2万例,5月比4月只多增28.1万例)故死亡人数较多。后期抵抗力强的青壮年感染增多,医疗经验也较丰富,致死率必然下降。
对不同病毒,应该用一个流行期(流感是一个冬春为一个流行期,新冠尚不清楚有多长时间)“累计死亡率”而不是“分月死亡率”进行毒力比较。去冬今春美国流感感染2600万人,死亡1.4万人,累计死亡率只有0.05% (如将其中新冠死亡人数剔除则更低)。而该国新冠至8月末累计死亡率3%,为流感的60倍。
其实,流行病对人类的危害不只是“生命代价”—死亡,还包括健康代价和经济代价。前者主要指后遗症,许多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几个月后爆发后遗症,包括:纤维肺—晚期需要换肺、肾衰竭—需要经常透析、中风、失忆等。将会失去工作能力,二次住院。而对流感患者未见报道; 经济代价指防控和治疗发生的经济损失。新冠感染人数是在各国采取不同程度的停工、停产、停市、停学,封城、封国等防控措施前提下的结果。这些措施必然引起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加大。对流感未付出如此巨大的“经济代价”。可见,“新冠肺炎年内退化成高发病、低危害的流感一类传染病”的结论缺乏依据。
4、不确定因素:上文只在公布数据的基础上做了粗略分析,实际上还有不少未知情况:
一是统计失真,由政府干预或技术限制都可引起感染和死亡环节的统计失真;
二是部分或全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开放旅游后的疫情变化;
三是病毒变异速率及方向。世卫组织近宣布:“目前全球已有超过8万个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今后变异速率、传染性和毒力尚不清楚;注23
四是病毒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近发现通过冰冻和污水也可传播,有无新途径,尚待暴露;
五是疫苗和特效药,何时能大面积使用,效果及副作用如何,尚未确定。当然各国如能摸索出适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或其他特效疗法也可替代,但能否实现并不确定;
六是能否找到治疗、减少、避免后遗症的办法,尚无定论;
七是何时确认病毒源头:若是自然变异,什么环境引起?何种中间宿主传到人;若是用“基因改造”创建,那一国、那个实验室?什么目的?怎样泄出?是否继续进行?尚待溯源。
最近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在两年内结束,但前提是在抗疫过程中能实现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团结协作。”注24 但也只是“希望”而已。何况作为一个无权无钱的国际组织,并不能强制疫情大国间“团结协作”。如对于“疫情老大”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爆发早期宣布为“只是一场大流感”。不戴口罩、不限制集聚,导致疫情快速发展“荣登世界之首”;为了连任,又不惜推卸责任。向中国、向世卫组织甩锅;此后又激化种族矛盾,导致大批黑人集聚街头;不顾抗疫专家反对,强令复工、复学。还恢复国际航班,为“无症状感染者”向世界扩展打开方便之门。甚至不断向中国等国武装挑衅,以转移国内矛盾……不只是国际组织,其它主权大国也干涉不了,怎能实现国家间团结协作呢?
笔者估计,上文列举的七个方面“不确定因素”基本弄清前,新冠疫情的结局,究竟是“神秘消失”,还是威胁更大,或维持现状与人类共处,同样难以确定!
注释:
注1 本文人口按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7年人口数,“每10万人口感染率”=感染人数2562万人*10000/世界人口(75.943亿*1000)=340人/十万人口。
注2 8月31日世界确诊25623612人/3月1日确诊87738人=315.8倍,315.8 1/18-1=37.7%。
注3 8月31日世界累计死亡854245人/(75.943亿人*100)=112.5人/百万人口。
注4 越南战争历时20年共死亡191~399万人,年均死亡9.6~20万人—见百度百科“越南战争”词条。
注5 中国:8月31日确诊90383人/1月20日291人=310.6倍,310.6 1/22-1=29.8%;国外8月31日确诊25533229人/2月20日确诊1099人=23233倍, 232331/19-1=69.7%;69.7%/29.8%-1=1.34倍。
注6 中国峰值后每旬新增确诊数递减率=1-(330/33253) 1/19=21.6%。
注7 国外8下旬11天新增272.95万例,10天增=272.95*10/11=248.1万例。每十日新增确诊数递增率=248.1/0.66=375.9倍, 375.91/18-1=39%。
注8 其中香港新增1254,台湾新增12例;内地各省市为704例,含新疆499例,辽宁77例,广东19例,上海11例,湖北等18省自治区为0。
注9 >30万病例16个国含:美、巴、印、俄、南非、秘鲁、墨西哥、智利、西班牙、伊朗、英国,哥伦比亚、阿根廷、法国、沙特、孟加拉国等16国。
注10 因缺确切数据,故未考虑美国、意大利和巴西近发现的去年秋冬疫情,实际第一波应该在美国。
注11 南欧和西欧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注12 北美含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注13 南美含巴西、秘鲁、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厄瓜多尔。
注14 南亚含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注15 见社会视线 2020-07-03“世卫再次确认朝鲜零感染:922例检测均阴性、解除隔离2.5万人”。
注16 见“老挝的中医抗疫经验——段光平”https://www.meipian.cn/2wzc5rwa。
注17 见新浪财经06-04“瑞典主推“群体免疫”的人后悔了:应采取更多限制措施控制疫情”。
注18 参见2020年4月22日新闻“新加坡新冠感染人数激增,疫情防控出了什么问题?”
注19 见2020年06月19日 路透社:“瑞典“群体免疫”实验后只有6%的人拥有抗体” 。
注20 北京日报8.3.“越南新一波疫情毒株或为超级病毒,源头不明”。
注21 中国日报网8.5.“荷兰、西班牙水貂养殖场暴发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可能在人与水貂间双向传染”。
注22 网易网2020-08-1王勇说娱乐“新冠死亡率下降接近流感”.笔者估计,文中的“流感”是指近几年每年冬春在世界流行的甲型流感,而不是百年前神秘消失的所谓“西班牙大流感”。
注23 2020年08月22日 央视网“谭德塞: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两年内结束”。
注24 同注23。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