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他们在关注什么?
一连看了几篇报道,刚吃完午饭就相当压抑。
北青报说,西湖边上,一个一米八几的男人席地而哭,声嚎啕泪汩汩。
5月13日深夜,倾盆大雨,杭州清波派出所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那头的年轻男子说父亲失踪了,只留下一句话:你们不要找我,我不回来了。
母子俩对男人突然离去的原因心知肚明,所以万分着急,只好求助了派出所。
民警立刻带人行动,凌晨十二点半,公共监控,走访,询问,民警朱俊鹏和男人的儿子骑着电动车一条路一条路地找,最后在西湖旁南山路的深处找到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老罗。
老罗从外地到杭州打工,从水果摊做起,到现在一年租金十几万开了一家小酒店,但因为疫情,酒店已经撑不下去了。民警朱俊鹏没说什么,三个人也没坐警车回去,他们就着雨行路,慢慢往回走。
这种事情有很多,但一般情况下,都获得不到关注。疫情早期,哈尔滨一对夫妻半夜看着空荡荡的店面,突然不约而同地相拥而哭,监控记录下的那一幕,令很多人为之动容。
前不久,上海崇明区一个羊肉馆老板突然冲进雨中挥舞着双手大喊:“疯啦,啊啊啊,疯啦。”被旁边一女子竭尽全力的拉回了店里,后来该老板说:不好意思,喝了点酒,抒发了一下情绪,感谢关心。
但很可惜,这些事情,都很少被人看见,也很少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普通人的生存问题想要获取关注度太难了,反而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连放个屁都有人追着研究气体成分。
在北青报该消息底下,最高赞的一条评论是:好的,接下来让我们关注谷爱凌晚上吃什么。
一句话,十几个字,获得了5万的点赞量。
这条评论,把“讽刺”两个字藏的死死的,却依旧被网友嗅地清清楚楚。从冬奥开始到今天为止,谷爱凌在网络上的火爆就没有停下来过,比如我现在到微博上搜一下“谷爱凌”三个字,与她最新的消息排到了24秒之前。
并且这种几十秒之内最新发布与谷爱凌有关的消息,下面还有一连串。
自己的同胞有没有的吃不在乎,去管一个美国人吃什么。我不知道该说有些人是心大,还是没心没肺。
5月3日,出席纽约艺术博物馆慈善晚会的时候,谷爱凌自称“Asian American”,亚裔美国人。
而她的这个举动,也终于让一些爱国青年稍微理智了那么一点,允许别人谈两句谷爱凌不同的声音了。而在这之前,国内媒体可是不要命地报道“谷爱凌放弃美籍,加入中籍”的消息。
甭管什么事,爱国青年们都喜欢“造神”。谷爱凌夺冠时,谁敢质疑她的国籍问题,谁就是汉奸。谁敢批评她,谁的话就会被和谐。直到她打出那句“谢谢中国”的散伙语录时,网上才传出哀嚎一片。
其实,人家几时说过自己是中国人?不过是你们自己“造神”造得太上瘾而已。冬奥记者会上,记者连问6次谷爱凌国籍问题,然而她……一手太极打得有模有样。
直到现在,很多韭菜依旧不愿意接受现实,整天想的还是谷爱凌晚上吃什么。韭菜们还是没意识到,你和人家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你看看谷爱凌平常晒的都是什么?冲浪、度假、夏威夷,环球、蹦极、私人飞机……这些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你关注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说到底,我们很多人可能还不如那个坐在路边哭的酒店老板,最起码别人开得起酒店,看得清前路和未来。而你开得起酒店做得起生意吗?你甚至连该关注哪些信息都不知道。
说起来也挺可笑的,这些人个个学了一身屠龙术,个个都以为自己是左宗棠,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他们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只希望普通人能关注普通人。
疫情之下,有人国内国外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坐在路边鬼哭狼嚎。而我们,竟然不知道该给谁打call,该给谁鼓励了。
4月25日,北京朝阳区宣布提升管控,4月26日,一家名叫“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用了不到六个工作日,就拿到前置审批,并在5月6日,开始承担朝阳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
疫情让一批商店老板感到了绝望,但是疫情,却让一批检测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官方对这家公司迅速拿到审批进行了回复,表示程序符合要求,疫情期间,缩短了审批时间。
不回答还好,一回答评论里直接炸裂。
从2020年7月份到现在,核酸检测机构暴增了163%,前两天,已经开始日薪上千招聘核酸检测员了。河南省更是要在年内就培训5万名核酸检测员,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先不说核酸检测员还要培训,常态化核酸就让人惊讶,这对于核酸检测机构而言,是要发呀。
还记得上海检测闹出“13名假阳性”的润达医疗吧,月入2亿。这还是“投入少”导致“赚得少”的“后果”。
只能说,应了那句老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俄罗斯有个哲学家,说过一句挺应景的话,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好好想想,这些检测公司以及谷爱凌们,为群众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如果你不明白,那就反过来看看他们从社会之中取走了什么。
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可不必,不需要谁来当老百姓的孺子牛,只要能关注到并且不打扰老百姓的生活,就已经非常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