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毫无疑问

火烧 2017-05-0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人民的名义》凭借高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成功反映反腐与监察改革,引发广泛讨论,成为社会现象,展现政治与现实结合的深度。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毫无疑问

  说它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超高的收视率,收视率破8,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最高记录,全网点击量破百亿,让广大群众充分消磨了时光。

  超高的人气,看《人民的名义》,评《人民的名义》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台词犀利,正中广大人民屌丝的痛点,让广大群众充分发泄了情绪。

  3、完美的宣传效果,重树了人民屌丝对党的信心,改革中的确存在问题,但是新一届党中央拨乱反正,强力防腐,中国梦之中华复兴大有希望!

  4、见涨的宣传水平,宣传部门渐渐脱离以往假大空的说教宣传,开始学会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自黑术,学会了不把观众当傻子,学会了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段。

  5、增强了统治合法性,我们的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向中华复兴走去,代表人民的利益,享有人民的名义,相信党,依靠党,沙瑞金举起陈岩石的骨头当火把,必将照亮共(zhong)产(hua)主(fu)义(xing)的前途。

  6、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的成就不容否定,文革的荒谬同样不容否定,依法维权才是正道,无脑暴民和恐怖行径毫无意义,且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这部电视剧出现的背景:

  首先这是一部有上层背书,充满政治色彩的电视剧,小说作者周梅森直言,初稿里的腐败最高级别只是厅级干部,拍摄方表示厅级干部无法反映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成果,最终把大老虎的级别定为副国级。

  电视剧里有大量的经典台词,包括“星空”“我来晚了”“除了能力以外的资本为0”等等,即使不是影射也让人佩服编剧。

  有一种声音认为,这部电视剧对腐败问题深入揭批,同时对防止腐败的“同级监督”等制度设计着墨甚多,是在为即将展开的监察体制改革制造舆论。

  2016年11月7日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提到顶层设计的高度,说明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监察委员会独立于政府和公检法部门之外,同样由人大选举产生,与纪委合署办公,整合反腐败资源,构建新的反腐败机制。

  这部电视剧反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简单整理罗列,不一定全面,但可以简单分为作者主动表达的问题观点和电视剧本身客观反映的社会问题

  主动表达的问题和观点包括:

  1、两个三十年不互相否定,电视剧其实只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年代,对建国后前三十年基本是空白,但有意将维权工人代表命名为“王文革”进行否定和批判,也表明了政治站队。

  2、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毫不避讳

  3、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败坏,毫不避讳

  4、强拆问题,对常成虎强拆队手法的真实描述

  5、国企改制,工人持股,改制之后工人的悲惨生活,着墨不少,表明作者的良心 6、新大风厂的合作化,在现实社会中,农业合作社是政府鼓励的,但工厂的合作化极为少见,专门讲述大风厂的合作化应也是作者有意为之

  7、权力缺乏监督,一把手权力过大,这也是剧中多次论述的问题

  8、懒政,专门多次讨论

  9、信息时代,微博,直播,沙书记微博治省。虽然剧中展现的强拆直播在真实社会中不可能出现,但作者想着力表现信息时代的政府治理问题

  10、官场生态,拉帮结派,政治资源,GDP至上,剧中也是多次开会讨论

  11、高小琴的能力论,除了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电婊名言),富人的享受和穷人的血泪的话题。作者有涉及,但难以展开

  12、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名义,作者对人民的展现,更多地出现在李达康,沙瑞金,陈岩石的口里,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民形象 虽然有正义的检察院保洁小姐姐,但人民的名义,更多只是名义而已

  除了以上作者主动想要表达的观点和反映的问题之外,还有客观反映的社会问题 13、土地财政,光明区土地卖光了,所以财政没钱

  14、腐败的途径,山水集团的土地性质变更

  15、《镜鉴周刊》发文,利用媒体搞权力斗争,这在现实生活中多次出现,包括○○功网站从无脑传谣到神预测,博讯消息出口转内销等等

  16、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17、贷款的回扣问题

  18、基层的崩溃,包括基层公安的瘫痪,黑社会的兴起,基层官员的懒政等

  19、腐败从娃娃抓起

  20、结婚,包小三,

  21、加班,可以只是调侃式抱怨

  22、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反对特权,而是反对特权不能享受到自己头上

  23、拉拢官员下水的种种伎俩

  24、上访

  25、阶级固化

  重点评述一下阶级固化问题:

  作者并无意着力表现这一社会问题,但是剧中人物的命运却真实反映了这一社会问题,正中广大屌丝们的痛点

  祁同伟,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却因为自身的经历赢得了广泛地同情,祁同伟与高小琴这对苦命鸳鸯自叹“我们只能靠自己”,更是说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

  官场生态:

  电视剧对官场的刻画入木三分,道出了几分官场斗争的真谛

  1、权力斗争的形式和方法,以人民的名义,站在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可以打击一切敌人

  2、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官大一级压死人,李达康压赵东来,赵东来压程度,权力自上而来,自然唯上不唯下成为常态

  3、人民的名义,只是一个名义,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权力归于党,党的权力又集中于一把手,一把手清则清

  4、拉帮结派,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山头,有山头必然就有山大王,也就是大家都要依靠的政治资源

  5、唯上不唯下,自然一切以上级或者对自己有利为指导,投机性很强

  人物点评: 剧中的诸多人物塑造的鲜明,颇有可论之处,公安的卧底,送信的大姐姐,不如跳舞的魏彩霞,这里只是评述几个关键人物

  1、李达康

  用几个词简单概括李达康:

  一个优秀的官僚机器,一个行走的发展主义者,一个胜过诸多嘴炮的工业党人,一个酷吏,一个投机分子

  作者直言“起初的构想,李达康本来是要腐败掉的。后来写到一半的时候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被一位评论家很不客气地提意见说,像这种能干的干部让他腐败掉太可惜了,建议这个人物不要编成腐败。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前20集感觉达康书记像坏人。”

  他是一个优秀的官僚机器自不用讲,沙瑞金要保他,连周梅森都要保他

  他极其爱惜羽毛,自己不贪污腐化,但是像王大路一样,设置了一层防火墙,使用白手套,保护自身安全,丁义珍贪污他会一点没有察觉?纪委书记张树立也想他汇报过,他的回答是查无实据

  所以只能说他极其聪明,做官能力很强

  一个政治嗅觉灵敏,投机性极强。大风厂一一六事件之后,还想着拆大风厂,在得知陈岩石认识沙瑞金之后,立即转变态度,一口一个人民。

  一个发展主义者,一个工业党人,心中装满了GDP,装满了做大事业的抱负,但作为一个酷吏,小说中集资修路为了五块钱逼得一个农妇喝农药死亡。

  嘴里挂着老百姓,心中却从来没有人民

  2、陈岩石

  参加过抗战,反对过文革,参与过国企改制,又维护了工人的权益。一个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式的共产党人,这是一个特色的优秀二共党员,一张执政合法性的证书。

  我曾经怀疑这种人存在的真实性,一个人既是变革的推动者,又是变革的反抗者。 除非他是个糊涂蛋,或者是个忍辱负重的聪明人。

  从来不谈阶级,从来不谈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注定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

  3、人民群众

  李达康嘴里一直出现人民,沙瑞金嘴里一直出现人民,陈岩石嘴里一直出现人民

  最后,王文革被判刑十二年

  王文革被判入狱十二年,魏彩霞却成为人生赢家

  知乎众们最欣赏的人物是魏彩霞,王文革得到的只是唾弃

  戏里戏外,人民的名义这场大戏,如果魏彩霞这样的人民越来越多,戏或许还能唱下去

  但如果王文革越来越多呢?

 

相关文章

  • 梁之:隐性腐败VS显性腐败--《人民的名义》的贵族倾向
  • 孙佳山:《人民的名义》爆红背后的产业成因与传播逻辑
  • 《人民的名义》寻求的是最大的市场公约数
  • 人民的名义?名义上的人民!_亲历者告诉你:李达康是怎样变成孙连成和高育良的
  • 张慧瑜:《人民的名义》与大众文化中的政治想象
  • 《人民的名义》说明什么?
  • 刘伯行:为什么要枪杀王文革?——略评大型政治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 《人民的名义》——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
  • 郭松民:“登徒子”高育良
  • 郭松民 | 《人民的名义》人物论之:“民粹”王文革——兼谈陈岩石之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