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新一轮“金融危机”风雨欲来? 刘典:新一轮“金融危机”风雨欲来? 廖峥嵘:警惕华盛顿发动汇率战
刘典:新一轮“金融危机”风雨欲来?
2019-08-19 00:41 环球时报 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8/15321508.html
刘典
随着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2.25%,国际金融局势近日来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加之全球经济放缓风险增大,市场信心不断被猝不及防的紧张局势打压,关于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讨论不绝于耳。
过去几十年,大约每十年会爆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历史的车轮又驶过十余年,那么,“十年”的魔咒会重现吗?
回顾历史,分析当下,我们尝试从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找到共性,并结合当今全球经济局势,探讨可能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些因素。
全球经济宏观形势风险加剧,市场投资者对多国央行降息救市效果持非乐观预期。企业利润率走低,金融从业者的忧心或再次引爆经济金融危机,根据知名投资公司Strategas Securities LLC 8月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标普500指数公司的利润率扩张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历史上这是下行趋势正在酝酿的预兆。彭博社《商业周刊》也指出,当下持续的低利润率会让投资者在每一块可用的石头下寻找更多回报,这意味着承担更多风险,因此很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并最终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人们普遍相信,更便宜的流动性无法解决整个企业盈利摇摇欲坠的困境。当利润率下降到一定地步,企业家就会减少投资甚至开始裁员,造成大规模失业,消费需求再度下挫,利润率继续下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此外,全球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投资者担心下轮金融危机埋存隐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曾警告,企业和政府负债水准升高,加上风险较高的放款激增,可能造成全球经济不堪新一波严峻走跌趋势的打击。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全球债务大幅增加3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占全球经济产值的320%,比2008年危机时还高。以美国为例,私人债务规模依旧很高,为美国GDP的250%。若美联储把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水平,那么就会让银行蒙受损失,危及整个金融体系。另外,特朗普于当地时间8月2日签署法案,将暂停债务上限直到明年大选过后,同时授权政府增加支出,此举让美国政府赤字持续恶化,也引发世界各国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降息周期或将开启,但市场普遍预期救市效果难测。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降低或正在考虑降息,这表明人们越来越担心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降息背后的理论是,较低的信贷将鼓励企业和个人花钱购买更多并刺激经济。
然而,大家普遍意识到,采取宽松策略也有风险。首先不少经济体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十分有限。其次,新一波宽松措施可能加剧房市及其他资产泡沫的动荡。因此,虽然各国央行同步降息,但大部分投资者认识到政策空间有限,并且有可能为经济危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美联储独立性的下降和贸易体系的不稳定,加大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打击商业信心。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意义在于,避免政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而实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避免“公共债务货币化”威胁到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安全。
但是,在美联储新的利率调控机制下,理事会多位执行委员的人事空缺使得特朗普可以轻易“重塑”美联储,并间接影响货币政策走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今不如昔”。因此,目前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将有利于特朗普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但其利率和风险溢价已经被压到史无前例的低位。因为政治力量干预货币政策决策或威胁美联储主席任期,将削弱公众对央行的信心,这将导致金融市场不稳,以及更糟糕的经济后果。
商业信心和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加深资本市场避险情绪。自8月以来美股的动荡仍在继续,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持续性连锁反应,特别是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时隔12年再次出现“核弹”级倒挂,由于近几次美国经济衰退前都出现了长短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现象,恐慌情绪迅速向全球蔓延。而欧盟的核心区域——德国经济“失血”速度正在加快,德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进一步跌至负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种坏消息相互叠加和强化,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以此次美联储降息为标志,全球金融市场被“狼来了”的情绪所笼罩,不确定性和波动成为主导标志。
面对当前国际上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该如何妥善应对?刚刚结束的第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因此,在全球流动性重新迎来宽松拐点的时刻,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原则,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国内经济活力,促进中国实体经济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和快速转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以稳应变,及时消除各种内在风险隐患,尤其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此开启中国经济下一阶段辉煌。(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者)
廖峥嵘:警惕华盛顿发动汇率战
2019-08-19 00:41 环球时报 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8/15321505.html
廖峥嵘
以关税为主要手段,这届美国政府已向贸易伙伴发起五轮无差别贸易战,历时一年有余。但美国的贸易逆差非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这无疑让美国执政团队头痛。在关税、贸易救济和技术限制手段都不灵的情况下,这届美国政府没有忘记货币手段。
虽然据IMF报告,目前货币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经式微,美国财政宽松和德国、荷兰等国财政从紧对贸易的作用远为显著,但目前美国手中的工具不多。未雨绸缪,美国开始动用货币政策,力图压低美元。美国财政部本月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部分。按常规,认定汇率操纵后需有一年的磋商期才会实施惩戒。但现在的美国政府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不排除近期实施惩罚性举措。
美国政府一直在酝酿几套方案。一是美国商务部正提议制定新法规,将视人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为提供出口补贴,据此向来自“汇率操纵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反补贴关税。方案的困难在于,这有可能违反WTO现行规则,前几届政府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而没动手。目前美国财政部已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商务部则可直接援引财政部的标准,对中国加征反补贴关税。只是中美关税战已全面开打,政策效果会更加模糊不清。
第二个方案是有美国金融专家提议,由美财政部动用“汇率稳定基金”,根据“操纵国”在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的规模,以购入同等规模“操纵国”货币方式进行反向干预。这既不违反任何现行国际规则,又不会显示出明显的伤害。但困难是,美国财政部需要掌握一个数量足够的美元池。目前财政部手中的证券组合价值950亿美元,其中美元证券为230亿。弹药不一定充足。
另外,这套办法目前不适用于中国。美国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前所长伯格斯滕明确指出,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操纵汇率大错特错,中国央行近5年来的主要任务是力挺人民币汇率不贬值,这是在帮助美国提高出口竞争力。再者,据IMF的统计,目前汇率低估的主要货币(美国现在需要提防的对手)包括阿根廷、墨西哥和欧元区国家,这些对手的货币往往是非主流货币,比如当前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国债收益率要么接近于零,要么为负。美国财政部买入这些国家的货币可能是做赔本买卖。更有甚者,如果美国的干预行动引起金融市场震荡,各国为避险反而会进一步买入美元资产,这将促使美元走强,结果适得其反。
虽然存在这些明显的困难和风险,但面对贸易失衡这个心头大患,在多边体制早被抛弃、单边关税和救济手段又不灵的窘境下,汇率成了当前这届美国政府显而易见的选项。面对欧洲各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动向,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施压美联储改变加息政策。美联储日前终于宣布10年来首次降息举措,但特朗普依然不满意,抨击美联储降息动作太慢、力度太弱。虽然美联储前四任主席联名警告不得干预联储独立性,但如果美元走势没有明显转变,美国贸易逆差继续恶化,特朗普很可能会直接动用行政系统干预货币政策。相关国家在应对美方惩罚性关税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美国货币战、金融战的准备,也许不久就会见到弱势美元周期来临。(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