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环球时报》:朝鲜四日,感受“中国元素” 朝鲜四日,感受“中国元素”“朝鲜游”在中国悄然升温

火烧 2019-07-2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探访朝鲜四日游,感受浓厚的中国元素,包括志愿军烈士陵园和中朝友谊塔等景点,展现中朝友谊与历史记忆。

 

朝鲜四日,感受“中国元素”

2019-07-22 10:10 环球时报 谢戎彬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9-07/15178121.html

  【环球时报赴朝鲜特派记者 谢戎彬】7月中旬,《环球时报》记者随外交部新闻司代表团访问朝鲜,这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0日至21日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后,到访朝鲜的第一个中国官方代表团。4天时间,采访、座谈、参观,行程匆匆,但一路感受到的浓郁的“中国元素”,令人印象深刻。

  两次向志愿军烈士敬献鲜花

  到朝鲜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城是朝鲜一侧距离“三八线”最近的一座城市。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浴血奋战,用生命保卫了这座城市。

  车行至开城松岳山脚下,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就映入眼帘。这座建于1955年3月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2014年9月,中朝双方共同对陵园进行大规模修缮。在陵园入口处的烈士纪念亭,立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竖立的纪念碑,上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陵园有上下4层,共24个合葬墓,安葬着15236名志愿军烈士。在陵园黑色的大理石英名墙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位位烈士的名字和他们所在墓穴的编号。我们向志愿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并三鞠躬致敬,随后洒下中国的白酒。《环球时报》记者当时在心里默念:“志愿军烈士们,我们代表祖国亲人来看望你们了。”

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纪念碑。谢戎彬摄

  志愿军烈士陵园朝方管理员金英文向我们介绍说,朝方对境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都进行了集中管理和修缮。这个陵园由开城市的人民委员会负责,并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开城市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也会定期到这里,做一些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开城市政府的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会来这里敬献花环、花篮。总之,整个开城都对烈士陵园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朝鲜人民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还说,这几年来祭奠英烈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中国的党政人士,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烈士的遗属或子孙后代,也有普通中国游客。

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志愿军墓。谢戎彬摄

  代表团在朝鲜的最后一个行程是瞻仰中朝友谊塔,这也是几乎每个来朝中国人都要去的地方。早上7时许,我们就来到坐落在平壤牡丹峰山麓的中朝友谊塔。这里是平壤市区,周围有办公楼、居民区等。友谊塔由塔顶、塔身和两层基座构成,塔顶是一颗月桂枝环绕着的金色五角星,在晨曦中显得非常醒目,据称象征胜利和光荣。整个塔呈锥形,正面上方嵌着“友谊塔”三个朝文鎏金大字。

中朝友谊塔。谢戎彬摄

  在友谊塔两侧,《环球时报》记者分别看到描绘志愿军赴朝作战和体现中朝两国人民友谊场景的大型浮雕。友谊塔四周花草繁盛,据说总共有矮松、桧树、木兰等1.9万余棵花草树木。朝方陪同人员介绍说,友谊塔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塔身高30米,全部由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其裸露面共计1025块,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参战。友谊塔于1959年10月25日开始建造。

  代表团成员在友谊塔前排好队,集体敬献鲜花、默哀致敬。随后我们从塔座后门进入塔内的纪念厅石室。石室三面墙上绘有三幅大型彩色壁画,视觉冲击力十足,分别展现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及战后重建家园的场景。石室中央放有两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一册为“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单”,另一册为“英雄、模范、特等功臣烈士名单”。名单列出烈士的姓名、职位、党(团)员、出生地、表彰功臣、牺牲年月等。当《环球时报》记者在名册里看到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熟悉的名字时,顿时被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雄深深感动。

英雄、模范、特等功臣烈士名单。谢戎彬摄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熟悉的烈士的名字。谢戎彬摄

  国际友谊展览馆重视“中国礼物”

  从平壤往北,三个小时后就来到著名的妙香山。但我们此行不是游山看景,而是参观国际友谊展览馆。展览馆的建筑是典型朝鲜特色的青瓦顶,一扇大门据说重达几吨,有士兵持枪守卫。据了解,该馆从1974年开始建造,1978年正式开放,展览馆共6层,总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有190个展览房间,室内照明和温度均可自动控制。

妙香山的国际友谊展览馆。谢戎彬摄

  展览馆安检严格,观众入馆要寄存背包、手机,严禁拍照。馆内按大洲和国家陈列着18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赠送的各种珍贵礼品,总共有10多万件。我们看到了苏联赠送的伊尔-14飞机,斯大林赠送的重型防弹车,俄罗斯总统普京赠送的酒器,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赠送的大理石办公用品,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赠送的香烟盒,印尼前总统苏加诺送的沙发等。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中国各界赠送的礼物。

  朝鲜女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好几个中国礼物展室,其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赠送的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挂毯、花瓶、刺绣等工艺品,也有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的告别信、金日成主席抗日战争时期的亲密战友张蔚华烈士的子女送的礼品。朝鲜女讲解员在介绍这些中国礼物时,感情真挚,还能讲出不少礼物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不由得感叹中朝两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最后我们参观了金日成主席、金正日总书记、金正日的母亲抗日女英雄金正淑的蜡像室,这也是中国赠送的艺术珍品。

  从展室出来,讲解员把我们带上观景平台。这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秀美的妙香山笼罩在浅浅的雨雾中。1979年10月15日,金日成主席就是在这个平台上赋诗《妙香山之秋》,其中一句“锦绣江山三千里”正是眼前景象的绝妙写照。

  热门景点随处可见中国游客

  在朝鲜期间,《环球时报》记者在一些旅游热门地见到大量中国游客。他们来自中国各地,在朝鲜导游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四处参观。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记者满耳都是各式方言腔调的中文。服务区也卖水果、饼干和纪念品,朝鲜服务员都能说一些中文。而在一些涉外商场,没见朝鲜导游费力推销,中国游客买起当地特产来毫不手软,人参、白酒、工艺品、民族服装、邮票等都是抢手货。结账时,人民币和美元、欧元甚至可以混合使用。在平壤“五一”体育场大型团体操演出现场,记者也看到不少中国游客,他们对这种具有鲜明朝鲜特色的表演很感兴趣。

  夏天是旅游旺季,从北京到平壤每周有七个航班,分别由国航和高丽航空运营。《环球时报》记者乘坐的国航航班几乎全满。乘客中大部分是中国人,有时游客太多,国航航班还需要换成大飞机。据了解,去年赴朝中国游客有20多万,占外国游客的九成多。据说,由于中国游客太多,平壤的涉外宾馆这段时间都不够用了。出于接待能力的原因,每到旅游旺季,朝鲜不得不对中国游客采取限额的方式。

  有两个小细节让《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普通朝鲜人对中国游客的友好。一天晚上10时多,我们到平壤高丽饭店的旋转餐厅喝咖啡。由于时间较晚,整个餐厅只有我们四位中国客人,餐厅本已停止旋转,但我们坐下后,服务员悄悄地让餐厅旋转起来,让我们得以一窥平壤夜景。另一个是代表团搭乘从平壤开往丹东的列车回国,在国际候车室等候期间,一个由7名朝鲜列车员组成的演出小分队,给大家演唱了几首朝鲜歌曲,在座的中国乘客纷纷鼓掌叫好。

为乘客歌唱的朝鲜列车员小合唱团。谢戎彬摄

  在从平壤开往丹东的列车上,《环球时报》记者同一名中国女导游聊天,她说,一年多来,中朝关系越来越好,受此驱动,到朝鲜旅游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在丹东,每天都有数百上千名中国游客跨过鸭绿江大桥,乘火车或大巴进入朝鲜。过去一个月她已接了四个中国团去朝鲜,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中国游客通常花费3000元人民币左右就可随团在朝鲜旅游四天,行程通常是乘坐火车从丹东抵达平壤,游览金日成广场、凯旋门、千里马雕塑等平壤各大景点,然后南下探访板门店或北上游览妙香山,最后乘火车回国。

从平壤开往丹东的国际列车。谢戎彬摄

  一位刚刚结束朝鲜四日游、来自甘肃天水的老人说,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朝鲜很有吸引力,他们很想去朝鲜各地看看。而一位来自辽宁的退休女性则表示,感觉朝鲜人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中朝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还会有更多中国人到朝鲜旅游。

“朝鲜游”在中国悄然升温

2019-07-16 04:00 环球时报 谢戎彬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9-07/15147322.html
0参与

  【环球时报记者 谢戎彬 胡浩】日本Harbor Business网站15日报道称,随着中朝关系越来越好,中国访朝游客大幅增加,2019年的游客人数较往年增长了30%至50%。报道认为,除中国民间对朝鲜存在神秘感外,中国政府有意推动中朝民间交流也是访朝游客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

平壤金日成广场 摄/谢戎彬

  Harbor Business在报道中称,今年中国访朝游客大幅增加,“朝鲜游”在中国迅速走热。根据丹东当地旅行社的说法, 从7月至10月中旬,从中国开往朝鲜首都平壤的国际列车基本每天都满员,很难买到票。 关于每年有多少中国游客前往朝鲜,中国政府并无明确的统计数据,估计往年大约在10万人上下,而今年则有望达到13万至15万人。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那些不需持护照就可以前往新义州、罗先的中国游客。与此同时,前往朝鲜访问、研修的公司团体数量也明显增加。一些曾于今年5月黄金周前往朝鲜的日本游客表示,在平壤和板门店“有很多中国游客”。

板门店 摄/谢戎彬

  Harbor Business认为,中国游客大量访朝,显然与中朝关系的迅速改善有关。过去一年,随着中朝领导人实现互访,两国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发展。虽然两国是近邻,但在中国人眼中,朝鲜给人的感觉仍然非常神秘,这也促使他们前往朝鲜。 在中国访朝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南方人,特别是上海、江浙地区居民。此外,中国政府也希望促成两国更密切的民间交流,加强相互了解。

妙香山 摄/谢戎彬

  报道称,中国访朝游客将给朝鲜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上月24日,朝鲜重新对外国游客开放了团体操观览项目,预计每人可以给朝方带来至少100欧元收入,全年可能达到700万欧元,其中很大部分来自中国游客。

大型团体操表演现场 摄/谢戎彬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随中国外交部新闻司代表团出访朝鲜。记者乘坐的从北京飞往平壤的航班几乎满员。 在板门店等旅游热门地,记者见到大量中国游客。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乘坐大巴,兴致勃勃地在朝鲜导游的带领下去各处参观。据说,由于中国游客太多,平壤的涉外宾馆这一段时间都不够用 了。 据了解,去年到朝鲜旅游的中国游客大概有20多万,占去朝鲜外国游客总量的九成多。因为接待能力的原因,每到旅游旺季,朝鲜还对中国游客采取限额的方式。

平壤街头 摄/谢戎彬

  在回程从平壤开往丹东的列车上,一名中国女导游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中朝两国关系越来越好,受此驱动,到朝鲜旅游的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她一个月已经接了四个中国团去朝鲜,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一位刚刚结束朝鲜四日游、来自甘肃天水的老大爷说,朝鲜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很想去朝鲜各地看看。

  平壤街头 摄/谢戎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