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环球时报》社评:蔡英文过境纽约当美国的提线木偶

火烧 2019-07-13 00:00:00 舆论战争 1025
蔡英文过境纽约被视为美国提线木偶,其活动受美方安排限制,被视为台湾外交突破。文章分析美台互动及中美博弈,强调中国对台海局势的掌控与战略从容。

  《环球时报》社评:蔡英文过境纽约当美国的提线木偶

  2019-07-12 15:1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9-07/15132191.html

  蔡英文借访问南美“邦交国”首次实现过境纽约,她本人和民进党当局欣喜若狂,她成为第三位过境纽约的台湾“总统”,前两人是陈水扁(2001年、2003年)和马英九(2013年)。

  不过蔡英文在纽约从事活动更加不受限制,她的计划中甚至包括了在台湾驻纽约办事处会见台“邦交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台湾绿营舆论纷纷标榜这是台“重大外交突破”。

  台湾地区领导人经常往加勒比地区“邦交国”跑,但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真正瞄着的是过境美国。美国把台湾问题当成对华关系的牌来打,安排台领导人过境美国的地点和待遇也成了它的出牌方式。安排在纽约过境,并且像蔡英文这样可以大张旗鼓地活动,是美方迄今给台领导人的最高过境规格,这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显然有关。

  在人们的猜测和议论中,美国的这一手牌还备着更狠的一招,那就是安排台领导人过境华盛顿。如果再允许过境者公开活动,那就和台领导人正式访问美国差不多了。当然美方接待台领导人过境的不确定性与北京做出什么反应的不确定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蔡英文不过是个玩偶,她的胳膊、腿还有嘴巴都连着提线掌握在美国的手里。

  总的来看,美国打台湾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其实反映了华盛顿与北京博弈逐渐变得吃力,需要用中美关系通常说来最敏感的这张牌加力向北京示威。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实力出现质的量级增长,以及中美博弈面的大幅变宽,台湾问题所能提供的战略刺激性又在降低。

  1995年,当时的台湾“总统”李登辉被允许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对中国大陆的冲击是全面性的。大陆也在当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极其强烈的反应。二十几年过去,台海地区的力量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方的战略心态都被重置。事情仍会很严重,引发的对抗也可能很尖锐,但对大陆再难形成当年规模的冲击波。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

  今天我们看蔡英文过境美国的表演以及美国利用此事对华搞的小动作,我们的第一感觉已经不是巨浪迎面冲来的危机感,而是对美台这些表现很LOW(低劣)的轻蔑。对于美台各种把戏我们有了做不做反应和做什么反应的从容选择,这种选择被置于中国战略的整个体系之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我们只有一个选择,而且它的成败有全局意义。

  中国在台海方向的战略自信空前提升。我们坚持和平统一政策,但强大的军事实力增加了和平政策的威严。民进党当局犹如在竞赛画彩蛋,得意洋洋,但是如果局势在这个维度上走到尽头,大陆是可以一巴掌把这个彩蛋拍碎的。美台之间的所有游戏也只能建立在大陆不拍碎这个彩蛋的基础上。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是知道的。

  大陆迄今坚持和平统一政策,是因为这一政策的收益大于我们因此面临的各种麻烦。如果台湾变成美国印太战略的活跃支点,并大幅提高大陆的战略成本,过了临界点,那么大陆就必将严肃评估另外的选择。大陆拥有强制改造岛内局势的丰富手段,那些手段迄今没有被使用,但只要大陆的对台政策发生改变,它们随时会被激活。

  通常来说,大陆的底线是台湾不能搞“法理台独”。但是美台勾结如果过分,对大陆造成成本巨大的牵制,大陆的对台政策也可能出现方向性调整。从长远看,如果民进党当局的政策一直往前滚雪球,大陆至少对台采取有限军事打击行动是迟早可以预见的。我们的直觉是,台海地区政治局势的演变正不断为推动大陆的这一抉择提供量的积累。

  中美都会计算台湾问题的成本,也都不会贸然撤掉该有的谨慎。挑动“台独”的岛内势力相当于案板旁边鱼缸里的那条鱼。那条鱼应该寄希望于案板被移走,而不是炫耀它长得有多肥,多么欢蹦乱跳。

  谢楠:“过境”美国是一场无用的作秀

  2019-07-12 01:08 环球时报 谢楠

  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7/15128767.html

  11日起,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出访加勒比海的四个“邦交国”,去程时“过境”美国纽约,返程时再“过境”美国丹佛,前后预计将在美逗留四晚。对于今天的蔡英文当局而言,风光访问“友邦”绝非此次出访的重点,体面“过境”美国才是费心费力的关键。

  对于已确定代表民进党出战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蔡英文而言,能不能在“过境”美国时获得更高一些的接待,能不能更充分一点地展现出美国对自身的支持,最为要紧。盘点蔡英文当局三年多执政,内政民生实在难找亮点,蔡英文与民进党只能强打“安全牌”与“外交牌”。但是细数蔡英文当局的对外政绩,那么更加糟糕——由于失去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台湾无法继续以观察员身份参加WHA大会等国际组织,“邦交国”三年多锐减至17个。这种窘境迫使蔡英文当局更加努力贴靠美国,希望能通过展示与美关系的所谓实际进步来彰显其对外成就。

  遗憾的是,虽然蔡英文当局在各种场合极力配合美国,也愿意一次次花费重金向美购买军火、缴纳“保护费”,但美国只将台湾视为一枚“棋子”,且对台湾始终是口惠而实不至:无力去改变台对外空间不断缩小的惨况,对台当局一直关注的台美经贸问题更是寸土不让,拒绝对含瘦肉精的美国猪牛肉出口台湾问题做出实质让步。7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部分来自台湾地区的钢铁制品征收最高456%的惩罚性关税。戏剧性的是,同天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正在华盛顿智库发表演讲,大力感谢美国做台湾“有力后盾”。

  实际上,对于蔡英文当局在对外领域的慷慨大方,岛内民众并不感冒。有台媒直接算出,蔡英文上任后每次出访“友邦”都开销极大,但效果极小。2017年蔡英文首次出访,仅专机费用便超过5000万元新台币。台方为维持与巴拿马“邦交”关系,每年都要付出巨额合作援助金,但仍无法阻止其与台断交。当前台湾民众更关心重视的仍是经济民生议题与两岸关系改善,对蔡英文当局时常吹嘘的“台美关系处在几十年来最好的时刻”并不感冒。

  台湾在上世纪经历过非常辉煌的经济发展时期,被赞誉为“亚洲四小龙”。但进入21世纪后,台经济增长不断降速,长期陷入“闷经济”困境,更糟糕的是民众薪资特别是青年群体薪资增长停滞。据岛内相关部门统计,2018年台民众实质薪资仅相当于2000年水平。对于岛内执政者而言,其实应该更多思考如何善用公共财政资源有效提振经济、改善民生福祉,而不是耗费民脂民膏为“固邦”“过境”这些出访秀涂脂抹粉,也更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以为台湾谋求更好空间,而不是为追求一党一人政治私利而刻意制造两岸对立。(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台湾所副研究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