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史无前例 “美国衰落”论被再次唱响
危机史无前例欧洲告急 全球大范围衰退"围困"中国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当美国经济衰退被视为中国经济今年最大不确定性之际,欧洲经济却在不期然间给出了更大的一个问号。
继德国和意大利政府调低2008年经济增速之后,法国央行昨天也宣布下调2007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而足以“媲美”美国次贷危机的是,昨天公布的英国房地产信心指数创下了15年来新低,房价正以1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下跌。
“当前危机史无前例”
“当前的金融危机问题史无前例”,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当地时间16日表示,金融市场动荡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采取行动。
在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半年之后,原本似乎风景独好的欧洲经济却也正滑向经济衰退的深渊。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发表的报告显示,英国去年12月份的房地产市场信心指数为-49.1(即报告房价上涨测量师的比例比报告房价下跌测量师的比例少49.1个百分点),这也是自1992年11月以来最悲观的房地产信心指标。
报告称,房屋销售和房价前景的信心亦呈显著下滑趋势,这两个分项指标均已降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自去年8月以来,英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出现下跌。
英国楼市比美国更糟糕
从1997-2005年的8年间,美国房产价格上扬50%,英国房价大涨125%。经济学家们认为,英国的房地产比美国涨得还要离谱,崩盘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欧洲其他几大经济体更是纷纷下调经济增速。法国央行表示,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GDP将增长0.4%,低于原先预期的0.5%。
占欧元区经济近三分之一的德国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GDP较上季增幅仅为0.25%左右,同时可能将在下周下调2008年增长预期,从目前的2.0%下调至1.8%-1.9%。
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事实上,如果在弱势货币和宽松货币政策双驾马车护卫下,美国经济的衰退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的话,背负着强势欧元和加息周期的欧洲经济甚至衰退的可能性比美国还大。
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暨德国央行总裁韦伯周三表示,欧洲央行正焦虑地关注通胀形势,并作好果断应对通胀风险的准备。
韦伯的措辞与上周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的论调大体一致。欧洲央行已连续第七个月维持基准利率在4%,特里谢表示,已作好了必要时再度加息的准备。在美国,美联储为了防止次贷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已连续两次降息。
近期不断升值的欧元更是成为了欧洲经济特别是出口贸易的一大毒药,欧元兑美元、日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的大幅走强令欧洲出口商十分头痛。现在曼哈顿第五大道的高级商店里,随处可见的是欧洲旅行者,据他们说,同样的东西在美国买要便宜1/3。
全球化让美遭遇尴尬 “美国衰落”论被再次唱响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2007年是美国走向衰落的标志性年份!”“今日美国就如同昔日崩覆前夜的东罗马帝国!”在新旧年份更替之际,“美国衰落”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被再次唱响。持此观点的既有美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学界泰斗也有知名媒体。在他们看来,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对内应付不了次贷危机和经济低迷,对外奈何不得本·拉丹与“基地”组织;政治上拿伊朗的顶撞无可奈何,经济上也左右不了世界高油价,军事上更解不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团乱麻,这充分说明美国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事实上,在美国确立全球霸主地位的60多年间,唱衰美国的言论已多次出现,但事实证明,“美国衰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滑稽的命题”,这次也是一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治理世界的能力被明显削弱,其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从未像今天一样为世界所诟病,这种奇怪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
唱衰美国的舆论不少
新近一轮“唱衰”美国的声音,其实是美国自“9·11”后发动反恐战争继而在伊拉克深陷泥潭而引发“美国衰落论”中的一次小高潮。这种声音高涨的原因,是去年美国遭遇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详细分析了导致人们如此悲观看待美国的连环事件。首先是去年秋天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它不仅对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这些支撑美国核心经济的公司造成了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更使这种打击迅速蔓延至整个国家,让失业率增高,投资信心受挫等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然而,这还不是导致美国经济走向滑坡的根本原因”。文章说,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财政赤字国、贸易赤字国以及对外债务国,但美国并没有因此发生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货币。文章认为,是美元的“跌跌不休”令人们产生了“美国会随着美元一起贬值”的担忧。 “人们对美元下跌的看法几乎都是在经济领域,但货币政治是非常强大的,它是美国如此长久占据霸权地位的原因之一,就像美国之前的英国一样”,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高级官员弗林特·莱弗里特说,一个经典例子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政府曾以抛售英镑相威胁,迫使英国从埃及撤军。
将今日美国比喻为昔日即将崩覆的东罗马帝国的是美国国会审计署总审计长戴维·沃克,不久前,他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美国民众缺乏真正为之凝聚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归属感,政府在教育、环保以及能源等政策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导致经济无法复苏,这些同当年东罗马帝国面临经济萧条、瘟疫肆虐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而两个霸权国家更加相似的是,在对外政策上,它们都坚持单边的强权外交,缺少国际盟友。如今,美国不得不独自将政治及军事力量一分再分遍布全球,捉襟见肘的政治力量分布让其整体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德国《明镜》周刊还认为,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迅速崛起,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美国的衰落。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德国《焦点》周刊才将过去的一年称为“美国衰落标志性年份”。
软实力下降遭质疑
预测大国的衰落总是最具风险的。每当美国遇到内政外交等阶段性危机时,就会招来有关美国是否衰落的一场大辩论,而危机过后,“衰落论”又趋低沉。在这一轮风潮之前,世界至少掀起过6次“美国衰落论”的高潮。早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些左翼学者就提出了“垂死的美帝国主义”理论,认为美国即将垮台;接着,前苏联1957年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而美国失败,同时苏联的核武库也被讹传为超过美国水准,令许多专家惊呼美国将在“高边疆”一败涂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催生了系统化、学术化的“美国衰落论”,其代表人物就是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亨廷顿甚至大胆预言美国将在 2000年没落;在此之后,1973年爆发的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迅速崛起,都曾令世界兴起美国“经济步入更年期”、 “领导地位丧失”的论调。1987年,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面世后,再次掀起了“美国衰落论”的狂潮。但几年后海湾战争的大胜,使美国步入 “单极”的极盛点,不仅令肯尼迪的预言破产,还使“美国文明主导论”甚嚣尘上。
掀起最近一轮风潮的是美国著名左派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他在其名作《美国实力的衰落》中将“9·11”事件称为美国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此后,美国的 “软实力”就不断被人质疑,伊战中美国对传统盟国的号召力明显下降,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的支配能力也不再突出,虐囚丑闻的发生又使美国丧失了道德高地,而对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甚至阿以矛盾,美国在塑造和影响事态进程方面都是力不从心。这些使“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逐渐衰落”的声音越来越多。
与前六次衰落论风潮都是因美国在某一方面爆发危机而产生不同,此番美国是在国际关系、经济金融、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集体出现危机征兆,因而唱衰美国的声调要高得多、影响时间与范围也更长、更广。卡耐基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布什政府使美国在世界传播民主的努力受到严重损害;政治评论员英格哈特认为,美国失败的外交政策正使一个从索马里经过中东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不稳定弧圈”稳步形成。还有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因为反恐战争“失去”了在非洲、亚洲和南美的统治地位。即使是美国傲人的军事实力也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牵累而被削弱。《时代》周刊说,以美国陆军为例,其 43个作战旅中有一半部署在海外,其余的不是在休整就是在准备下一轮部署,战斗力明显下降。当这些与美国“软实力”有所下降以及国内经济问题等危机一涌而上时,其对美国的冲击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华尔街噩耗频传 美担忧经济衰退
来源: 新华网
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17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度损失约100亿美元,创下公司成立94年最大一笔单季损失。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说,美国去年住宅开工数量下降24.8%,创下1981年以来最大降幅。
华尔街巨头的创纪录损失和低迷的经济数据,令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是否开始步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国会、白宫当天以不同方式表示,支持“刺激”政策,以挽救市场信心。
“噩耗”频传
进入1月以来,从美国金融心脏华尔街,到欧洲各大股市,到亚洲新兴市场,全球投资者和经济从业人员对美国发布的每一份经济数据都精心揣摩。他们的分析重点是:美国经济是否开始步入衰退。
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集团15日公布财务报告说,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是公司196年历史上最高单季亏损额。这一消息使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齐齐下跌。
美国17日公布的两项数据再次让市场心惊。
全球最大证券经纪公司美林公司当天公布财务报告说,受次贷危机拖累,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净损失99.1亿美元,创下公司有史以来最高单季损失纪录。此前,美林已减记次贷危机造成的146亿美元损失。
美联社说,美林第四季度的损失比华尔街预计的多一倍以上。受此消息影响,美林公司股票在开盘前的集合竞价中就已下挫4%,开盘后一度下跌8%以上。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住宅开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住宅和公寓开工数量为135.3万套,同比下降24.8%,是有记录以来第二大降幅,仅次于1980年的26%降幅。
“刺激”政策
坏消息接踵传来,让华尔街心惊肉跳同时,美联储、国会、白宫等政策制定部门也开始坐不住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7日出席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支持“刺激”市场、防止衰退的一揽子政策。
伯南克说,与布什政府提议的“永久减税”等政策相比,他认为最有效的经济刺激手段是“把钱放进那些近期亟须用钱的家庭和公司手中”。
但他暗示,支持包括减税在内的挽救美国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他说,与美联储减息等货币政策相比,减税等“财政手段能为经济提供更大范围的支持”,但考虑到财政赤字等问题,财政方案的设计和执行“非常重要”。
美国国会正就一项刺激经济议案举行系列听证会,但国会两党在具体措施上存在分歧。民主党议员倾向于增加失业救济以及对有困难的州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共和党议员倾向于对企业减税,提高企业投资信心。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16日在国会作证时说,美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国会应该及时通过一个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法案,以避免贻误经济复苏的时机。他认为,目前的刺激手段不是“太多太快”,而是“太少太迟”。
美联储定于本月底举行下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市场人士猜测,美联储届时可能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把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4.25%降到3.75%。美联储去年9月开始已连续3次降息。
白宫17日首次证实,总统乔治·W·布什支持政府介入经济放缓问题。白宫发言人托尼·弗拉托说:“总统相信,短期内有必要应对经济放缓,需要一些刺激。”不过他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衰退之忧
此前,在提及经济前景时,美国官方谨慎选择措辞,多用“经济放缓”指代,避谈“经济衰退”。伯南克也在国会作证时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会放缓,但不会步入衰退。
不过,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德曼17日发出警告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正在约旦访问的博德曼说,有迹象显示,美国正面临经济挑战,“衰退的可能性比过去认为的大”。
随着经济衰退可能性浮出水面,经济议题在美国总统预选中的重要性也益发彰显。路透社-佐格比16日公布的一项月度民调结果显示,担心经济衰退的美国选民正在增加,而这种担忧开始影响他们对总统竞选人的选择。
民调显示,47.5%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这是去年9月民调机构把经济衰退问题列入选项以来,认为经济可能衰退的人数首次超过不这么认为者。
路透社认为,这种对经济的悲观看法有利于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谁最适合解决经济问题时,20.1%的受访者选择了希拉里,13.6%选择希拉里的竞争对手贝拉克·奥巴马。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中,约翰·麦凯恩在这一议题上的支持率最高,但也只有10.9%。而在15日结束的密歇根州共和党预选中,麦凯恩的竞争对手米特·罗姆尼正是通过打经济牌,赢得一场重要胜利。(冯武勇)
■ 背景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近来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都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于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债券的评估价格下跌,一些次级贷款公司开始向投资银行出售资产来抵押债券,但其向投资银行提供的债券担保凭证存在风险高、流动性弱的特点。为分散风险,投资银行向一些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提供流动性强风险较低的担保债券凭证换取流动资金。然而一旦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危机就会产生,而且会波及整个链条。
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占七成份额的房利美和房迪美公司,由政府主宰,将贷款打包成 证券 ,承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丑闻爆出,整个次贷市场开始争抢这两家公司所购贷款,整个过程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分追求高风险贷款。
当房利美和房迪美还占次贷市场主导地位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放贷标准,严格规定哪些类型的贷款可以发放。时至今日,由于全球成千上万高风险偏好的对冲基金、 金以及其他基金的介入,原有的放贷标准在高额利率面前成为一纸空文,新的市场参与者不断鼓励放贷机构尝试不同贷款类型。
许多放贷机构甚至不要求次级贷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税收表格在内的财务资质证明,做房屋价值评估时,放贷机构也更多依赖机械的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评估师的结论,潜在的风险就深埋于次级贷款市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