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铁矿石涨价,谁在挥舞“美丽屠刀”? 谁在挥舞“美丽屠刀”?

火烧 2010-01-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铁矿石涨价引发关注,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价格预测,从10%-15%飙升至35%-50%,与2005年和2008年涨幅相似,反映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的预期持续升高,谈判背景与基本面分析成为焦点。

谁在挥舞“美丽屠刀”?

2010-01-20 01:32:3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1月20日讯 中外铁矿石谈判主体之间尚在尴尬相对,涨价之声却早已风起云涌。

近日,几大国际投行纷纷调高了对2010财年年度铁矿石合同基准价格的预估,从原先预测的上涨10%至20%,飙升至上涨35%至50%。

这几乎与2005年至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序幕如同一辙。虽然尚未开始正式谈判,但不同涨幅的心理暗示,如同高压一般,使得中方关于2010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0%-15%的预期,已几近落空。

“与2005年和2008年价格分别上涨71%、65%一样,我们预计今年铁矿石价格也将出现大幅上涨。”1月13日,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如此判断。同一天,该公司将上涨幅度预期从15%调整至50%,创下迄今投行中调整幅度最大的纪录。

不是每一次的预言都能成真,也不是所有的预测都空穴来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投行们“基于基本面”所作出的报告,受众遍布全球,包括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还有中国钢铁业。

“集体看法”三级跳

随着年度铁矿石谈判大幕的拉升,各投行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密集展示自家关于新一年长协价格的预测,这已形成历年惯例。

只是2010年的开年,有所不同。在先前一轮预测出炉后,各投行还纷纷续演了调高预测的剧目。

1月18日,高盛JB Were宣布,跟随其他投资银行调升2010—2011年度铁矿石合同基准价格预估,此前预估为上涨20%,修正后的预期基准价为上涨35%。

这个结果,与德意志银行1月13日所做的预测一致,也是目前投行界较为主流的“集体看法”。

不过,这却只是高盛“三级跳”的后两步,就在半年前,高盛JBWere在致客户的报告中称:“我们认为2010年供应商将在定价能力上重新占据上风,我们已将澳洲铁矿粉指标价格预估上调10%。”

因为在并不遥远的2009年年中,这个幅度一度是“集体看法”的代表。包括巴克莱银行也曾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2010、2011两年,铁矿石长协价将有可能分别增长5%和10%。

至2009年底,投行的预测集体“第二跳”,涨至“20%-30%”。野村证券分析师Gavin Wood认为,2010年铁矿石合约价格预计将上升30%,2011年再上升10%。

也正是在此期间,包括摩根大通、瑞银(UBS)等知名投行,作出了20%的上涨预估,这两家公司目前尚未调整此前判断。

不过,1月18日,UBS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师Tom Price向本报记者确认,调整此前结果已是确定,只是关于幅度和出炉时间还有待商讨。

“在未来几周内,我们可能会作出超过20%的预测。”Tom Price表示,“通过我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方面的交流结果,市场总体认为2010年铁矿石价格有可能上涨40%-50%。”

但涨价声成片的预测大军中,美林蹦级式的数据修改却格外显眼。

1月13日,美林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铁矿石和钢铁市场复苏步伐快于预期,2010—2011年铁矿石合同价格预计将上涨50%,至每吨85.60美元。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美林驻伦敦采矿业分析师Michael Widmer基于矿业公司正满负荷运转、钢铁生产也在回升的状态,预测2010年铁矿石价格将上涨15%。

虽然彼时他保留态度称:“如果世界经济继续走强,价格的涨幅可能更大”,但同一家机构,一个月后作出的调整幅度如此之大,仍令业界惊诧。

隐秘的利益链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少投行在调高预测时,将依据放在了近段时间以来不断飙升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上。

据统计,目前铁矿石到港价格在130美元/吨以上,较去年12月上涨24.4%。

国内钢铁咨询机构mysteel分析师曾节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价格涨幅预测,最后一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包括未来供求关系、经济走势、钢市和现货价的变化、汇率变动、协议价让渡等因素。当然,每一家机构实际评估的具体标准并不相同。”

此前,mysteel关于2010年长协价上升的预测也在20%左右。

1月18日,高盛方面就表示:“强劲且正在上涨的现货铁矿石价格,目前交易在每干吨120-130美元,这令我们上调合同价格预估。”

但是,当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UBS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师Tom Price却表示:“现货价可以作为一个指南,进行参考。但是在我的分析框架中,它并不是很重要,我最看重的还是基本面供求情况。”

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铁矿石的生产现状,对中国未来钢铁生产的预期,以及美国欧洲钢铁生产量是否有所复苏”,是他分析预测模型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对中国市场分析的数据,则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以及“安泰科”。“我认为这是最权威的两大渠道。”他说。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在与记者讨论美林大幅调整预估这一现象时,这位几个月前刚从美林跳槽至UBS,并作出20%涨幅预测的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师表达了一层惊讶。

“其实我发现美林报告中所使用的,正是我离开前时使用的模型和数字。但是他们最后得出的涨幅,却比我们要高。”Tom Price说。

各机构分析框架的差异,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方对于机构“哄抬”、“唱高”铁矿石价格涨幅的质疑之声。

此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就曾公开表示:每年谈判期间,国外金融机构和媒体均会预测铁矿石涨价,“这其中存在利益性的导向,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1月19日,曾节胜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知名券商银行的国际影响力大,它们的分析报告多多少少会对谈判结果产生诱导。另一方面,包括摩根、瑞银等投资金融机构,相关公司在矿山也有股份,在这个方面,分析也许会有一定偏向。”

以必和必拓、力拓为例,各大机构投资者的份额,在其前20大股东中比例甚高。记者查阅2009年必和必拓的年报发现,HSBC Australia Nominees Pty Ltd和J P Morgan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就分别以第一、第二的身份,分别拥有16.08%和11.62%的已发行股本;而力拓2008年年报也显示,HSBC Custody Nominees (Australia)Limited和J P Morgan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分别以10.13%和8.18%的已发行股本比例,占据前20大股东的二、三席。

一则公开报道则显示,2008年,国际投行高盛成为国际原油市场上投机的最大受益者,而此前,唱高原油价格最积极的也是他。

中国“被需求”?

对于投行报告与铁矿石价格实际结果之间的微妙关联,Tom Price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个奇怪的惯例。的确有可能每个人都在讨论价格会怎么样,结果实际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过,他同时向记者强调,BHP、力拓、淡水河谷的管理层,之所以每年都会看投行报告,是因为“我们是从基本面来分析,告诉他们市场是怎么想的。我们在全球都有布点,他们能够从我们的研究中获益。”

一位大型钢企的管理人士则告诉记者:“投行与铁矿石供应方之间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出于金融资本天然的逐利性,注定了它不会为下游实体产业做太多的考虑。”

此前,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

这也正是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局所在。面对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无论是金融化,还是炒作化,似乎只能迎头硬“挨刀”。2009年基准合同价格下降33%的事实,如同过眼云烟,还没留下烙印,便又消散。

而在部分声音仍在指责投行等“唱高”中国需求的同时,中国钢铁业的真实需求却赫然醒目,更显困厄。

近日,宝钢集团做出预测,201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将在2009年6.56亿吨的基础上上升5%至10%,即全年钢产6亿至6.3亿吨。

但据Tom Price等分析师的预计,2010年BHP大概可供铁矿石在1.2亿吨、力拓和淡水河谷超过2亿吨,仅就中国一家而言,仍会处于供应偏紧状态。

“尽管它们都预计,在未来5年内铁矿石产量会有50%的增长,但是我觉得,在劳动力供应等方面要实现匹配和紧跟,还是会有挑战和压力的。”Tom Price说。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 洁)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