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巨头瓜分全球食品供应链 对社会和环境影响重大
《赫芬顿邮报》近期援引国际乐施会(Oxfam International)的一项调查表示,2013年,食品生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了超过十亿人,占了将近全球三分之一的劳动力。
在一份名为“品牌背后“的研究报告中,国际乐施会将目光锁定在全球最大的10家食品饮料公司。报告称,“这10家公司控制了全球的食物。”同时对人们的工作条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你细看全球粮食系统,会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决定了食物供应链和消费者选择的可能性。”美国乐施会私营部门主管Chris Jochnick表示。
这全球十大食品公司分别为:英联食品、可口可乐、达能集团、通用磨坊、凯洛格公司(加乐氏)、玛氏公司、Mondelez国际公司(即卡夫拆分后的公司)、雀巢公司、百事集团和联合利华。
这些公司2013年的营业收入都高达数百亿美元,其中五家公司甚至拥有5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四家在2013年的利润率超过了60亿美元,直招员工多达150万。
尽管这些公司的广告、食品配料、劳动者关系会对数以百万人的生活甚至是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公司却并不愿解决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与员工息息相关的问题,甚至是存在于整个供应链中的问题。Jochnick说,“这些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对社会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或促进。”
参考:《食品公司》:资本化的食品业,资本化的美国民主 - 乌有之乡网刊
http://www.wyzxwk.com/Article/wenyi/2009/12/113207.html
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揭露帝国食品加工的惊人黑幕 - 乌有之乡网刊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10/02/127949.html
相关文章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混合所有制还需国企控股
- 三千余镇政府债务率超100% 政府欠条成流通货币
- 17个美国机构组成世界最先进的间谍网络
- 刘国震:《邓》剧搞错了陶铸的诗
- 广东方案:2017年混合制超七成 国资持股不设下限
- 中国公司力促中俄果蔬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为主
- 司马平邦:毒星泛滥,演艺圈如何自处?
- 新华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事关意识形态和话语权
- 日本媒体提醒西方注意“中俄结盟风险”
- 《资本论》和危机与困境中的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前途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