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侥幸与迟钝,肺炎疫情折射出的武汉式治理困局

火烧 2020-01-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文章分析武汉肺炎疫情暴露出的治理问题,指出侥幸心理与信息迟缓导致疫情扩散,强调科学防治与系统治理的重要性,反思疫情应对中的决策失误与制度缺陷。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赵国公子平原君“利令智昏”差点导致赵国灭亡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不得不割让“上党地区”大片国土给秦,尔后又将该地区献予赵国,欲引赵抗秦。面对到嘴的肥肉,平原君赵胜不顾平阳君赵豹的反对,欣然应允。愤怒的秦人引兵攻赵,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平原君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利益秦国为敌,最后导致赵国几乎亡国。

  这样的历史教训是历历在目,数不胜数,然而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此次危机应对的前情后续,灾情扩散着实令人痛心,更重要的是个中细节更令人细思极恐。

  流行病学前容不得丝毫的侥幸

  2003年的非典防治的经验告诉我们,流行病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科学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面对疫情最大的政治就是严谨而科学防治。其实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中有那么一部分为政者始终将GDP高低当作衡量业绩重要内容而饱受诟病。经济发展本没有问题,但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就必然会出大问题,试想想中央为什么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本质上就是要促进经济与人的生存融洽发展。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也是社会矛盾积聚的特殊期,一切以稳定为中心大局本来倒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缺乏系统性的治理与制度性的疏导,转而采取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最终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个大课题,今天看来这个大课题不仅迫切,而且极有必要。

  回顾从12月8日第一例发现到如今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与疏忽大意“心存侥幸”密不可分,从新闻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看到,“服从大局”被当地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尤其是疫情前期,为了这个大局甚至地铁员工不能戴口罩。他们在面对社会经济秩序大局稳定与信息披露这个选择题的时候,他们或许犯了一个致命的主观错误,那就是心存侥幸地认为形势完全自主可控,自然也就选择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这个大局。他们的乐观情绪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甚至这一乐观的情绪一直持续到钟南山院士讲话前,即使1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4名医护人员已经确诊被同一名病人感染的情况下,当地卫健委16日对外通报称:“自1月10日截止前一日本市无新增肺炎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或许因为此时正处于该省政治生活大事的两会时期(11日—17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而在此期间(12日—17日)该市卫健委每日例行通报均称:“本地无新增肺炎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甚至该市主要领导1月21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还乐观地认为这次感染是“忽视感染”导致的偶然事件,还处于有限度的人传染人的状态。

  心存侥幸究其根源他们既有对病毒危害性估计不够,又有对现代信息化传媒的认识不足。须知现代信息化传媒的发展,凡是涉及重大公共事件的信息要靠“捂、瞒、藏”是毫无可能的,当地为政者在错过信息披露的关键时间节点后,自然会有民间“代理发言人”将事实披露出来,这就是出现了1月1日8名散布“谣言”的市民被传唤和“依法处理”的新闻……他们用这一种极端另类的方式将此次疫情披露出来,不光引起了舆论焦点的关注,更是引起了民间的恐慌情绪。

  面对滔滔舆情与媒体的聚焦,肺炎疫情的事实让其公信力大打折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市民的恐慌情绪蔓延推波助澜,自然也谈不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初衷了。

  应对疫情恐慌不应手忙脚乱

  与前期信誓旦旦“疫情可防可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发布的新型肺炎存在人传染人的科学诊断后,面对越演越烈的疫情及社会恐慌情绪,如梦方醒明显慌了手脚,再加上达到极限的医疗资源满负荷运转也满足不了恐慌的人群,恕我直言,这个时候某地明显对形势应对不足且反应迟钝。

  前期还一直信誓旦旦“可防可控”,对短时间内因恐慌情绪而引发的就医潮明显估计不足,缺乏有效应对方案与措施,更没有对恐慌情绪进行有效疏导,结果只能造成该地医疗资源近乎枯竭,从而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并开始对外蔓延。其实从早前披露的一些新闻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门诊排队人山人海,住院大楼一床难求,自然这里面肯定有大量恐慌情绪的普通感冒患者,但正是这种聚集性的人群,大量的易感人群(普通感冒)与病毒携带者共处,形成了极其严重的交叉感染。有消息指,这些隐性与显性的被感染者,在该地医疗资源近乎枯竭的时候,要知道早发现、早治理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就舍近求远前往周边寻求治疗,再加上春运庞大的流动人口返乡潮,据称有500万人在这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内流出该地,虽然这流出人群可防可控,但车站、机场及交通工具上第二、三代感染者又有多少?这些感染者携带的病毒有多强的感染力,目前还说不清楚,细细想来不得不让人感到脊背发凉,并给其它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造成举国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

  应对不足,准备也不充分,还体现在1月23日凌晨两点当地发布交通封城的通告,据称早上10点各处的人还在满地乱跑,高速仍可通行,1月24日就是传统的除夕节,实际上大量的流动人口大军(农民工)已经实质性流出,自然有人质疑此时封城的实际效果也就在所难免了。同时城内医疗用品也出现了严重短缺的情况,以致于协和医院等10家医院不得不绕开卫健委直接对外发布紧急求助物资支援的通告。

  事与愿违,目光短浅带来的巨额损失

  抓8名造谣者反而坐实了谣言往往就是真相,最后放任灾情扩大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想要维护的经济成果,我们牺牲的何止是公信力?这样惨痛的教训足以让所有人引以为鉴。来势汹汹的2019-nCoV让30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3亿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准战争状态,其每天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虽然对于在近几十年和平环境中生活惯了的人来说还多少有些新鲜感或不适应,但绝大部分都表示了无条件的理解与支持,灾难面前大家自发地凝聚到了一起。同时这场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也都是难以估量的,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更加密切的今天。2003年的那场非典较之于今天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回过头来看2003年的那场非典,导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1个百分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市全年GDP总额大概在2200亿美元左右,但是今天这场疫情的损失有多大,从涉及的人口之众、地域之广来看,我想不光会超过武汉全年GDP总额2200亿美元,而且也会超过2003年非典给全球GDP带来的震动幅度。

  科学容不得丝毫侥幸,目光短浅带来的影响是长远的,往往只贪图眼前利益的为政者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全局的被动。

  当然,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有钟南山院士,更值得肯定的是,其它地方的反应与应对可谓是迅速有效,短时间内近30个省市自治区迅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涉及13亿人口之众,再加上有了2003年非典积累的经验教训,面对极其严峻的防控形势,相信除其它省市在不久将来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否则,此次灾难的后果我们真的不敢想象。

  以人为本,惨痛教训下的治理能力建设

  中央特别强调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那种“要钱不要命”的简单粗暴的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大家群策群力打赢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疫情防控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赋予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既让人民参与,又让人民监督,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试想想,如果当初武汉市的执政者多一些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会出现今天这样严峻的形势吗?唉!事已至此,所有的假设与指责都已经无济于事,如今之计我们唯有齐心协力打赢这场异乎严峻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战争。

  “我们要牢记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作为主政一方的行政大员,须知自己身上肩负着一幅沉甸甸的人民重托与历史责任,如果我们只是目光短浅贪图眼前政绩,而全然不顾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这样的行为与平原君的“利令智昏”导致国破家亡有何区别?在我看来,疫情前期该地无论是疫情应对能力及相关的社会治理水平都是不及格的(80分是明显在给自己脸上粉饰贴金)。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回顾毛泽东时代治理血吸虫病经验,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党的执政施策才不会剑走偏锋。反之,在新闻发布会上自相矛盾观点而饱受舆情炮轰批评势必在所难免,这个沉痛的教训也体现了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