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最佳句”吗???

火烧 2011-03-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反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非最佳句的观点,指出‘风流人物’与‘垂史人物’在词义及格律上的差异,强调毛泽东原句符合诗词规范且意境非凡,展现其文学与历史价值。
毛泽东一首《沁园春•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气势之恢宏,冠盖古今。1945年发表后,轰动山城重庆,令蒋介石煞是恼火,为了把毛泽东这首词压下去,蒋总裁御用文人以及国民党雇佣“高手”们绞尽脑汁、搜索枯肠,最终也没能拿出一首超过毛泽东的,以至于蒋介石智囊陈布雷不得不说《沁园春•雪》:“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当然,这首词也叫当代精英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最近看到一篇标题为《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最佳句》的文章,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对《沁园春•雪》妄加评判,阅之不能不令人捧腹。

该文评点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最佳句。意境中的最佳句应该是:‘俱往矣,数垂史人物,还看今朝。’”其理由归纳起来有三点。1.“‘风流’人物如同‘风的流动’一样,一过即逝。”2.“‘风流人物’中还是好坏不分的。”3.“‘垂史人物’只能是对人类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物。”(这三点都从复制原文的)

首先,该文作者对“风流人物”一词根本不理解,竟然自作聪明到望文生义地解释为“‘风流’人物如同‘风的流动’一样……是好坏不分的”,实在是幼稚的可以!任何一个中小学生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给“风流人物”之“风流”一词的解释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其他所有词典也是一样,或解释为“有功业、有才华的”,并非“是好坏不分的”。当我们搞懂了什么是“风流人物”,就不难理解毛泽东为什么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了。

该文作者还认为“‘垂史人物’只能是对人类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物。”真个是糊涂的可以!我国记载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权威名著《二十四史》,不光是为“对人类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物”树碑,让他们“留取丹心照汗青”;也照样给那些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辈立传,把他们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中《奸臣传》、《叛臣传》、《逆臣传》、《佞幸传》、《酷吏传》、《阉官传》、《僭伪附庸传》、……,既属此类。那么什么是“垂史”?所有词典,对“垂”的解释可谓众典一意,就两个字“留传”或“传留”,可见“垂史人物”当然是“留传”于史,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或功过参差不齐的几种人物了。

再者,该文作者似乎对诗词格律根本不懂,但毛泽东作为填词高手,不可能不懂。“数风流人物”一句,在《沁园春》中的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仄”,其中打括号的字可平可仄。“数风流人物”不管是按古《平水韵》还是现代《中华新韵》,其读音平仄为“仄平平平仄”,完全符合《沁园春》填词格律。而“数垂史人物”则为“仄平仄平仄”,“史”字出律,是违犯《沁园春》填词格律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结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意境非凡,更是神来之笔,并非一般人能写出的最佳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