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武洲:关于“反腐败”的七点思考

火烧 2018-06-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反腐败的七点思考,分析反腐的四种出发点,包括收买民心、清除异己等,强调民主法治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缺乏民主的反腐难以根治腐败问题。

  纵观世界历史,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统治者或社会管理者都打击腐败。为什么呢?腐败丧失民心,导致人民负担加重,激化阶级矛盾,社会管理系统崩溃,最后丢掉政权。这个我自不必细说,大家都知道。问题是,历朝历代反腐的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个倒是应该需要了解的。

  反腐的四种出发点

  1.收买民心

  官员腐败丧失民心,民众希望统治者打击腐败。所谓民心,也是利益。国家的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通过税赋交给国家管理者进行各方面的开支,如果一些官员腐败多吃多占,势必导致国家开支问题,造成加大税赋,加重人民的负担。国君为了挽回民众对其统治的信心,必然祭起“反腐”大旗,让群众看到希望。但实际上呢,也就做点表面文章。因为腐败的制度因素是缺少民主,官员在专制体制下形成官僚特权集团,腐败是必然的。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么——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也就是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甚至是民主选举,言论自由等。

  而不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问题,即使朝上喊的震天响,腐败都不会有效地得到遏制。而且腐败会愈演愈烈,形式变换多样。尤其当官僚专制体制与资本金钱制度结合在一起,腐败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又有人说依靠法治。资本主义的法治精神必然要和资本主义的民主结合才能奏效。空谈法治、不讲民主等于无用。因为法治也是靠人来实现的,法律再多,说的再好听有什么用呢。法官、行政官员沆瀣一气,谁能管得着?上级官员和下级官员形成利益关系网,谁来执行真正的法律呢。所以,谈法治,必谈民主。民主第一,法治第二。

  这些道理任何统治者都懂得,问题是不愿意加强民主,民主就是民权,民权多了,统治者是不是权力就小了?处处受到群众的监督,统治者就不舒服了。

  因此,这样的反腐就不是真正的反腐,就是做做样子,给人民以“希望”、“幻想”,以麻痹群众的斗志,以维护其一般的统治不至于丧失为目的。

  譬如朱元璋反腐,据说群众自己可以绑着腐败官员面圣。群众有这样的权力呀,未尝有闻。在毛泽东时代,群众可以贴大字报批判,群众可以造反夺权,这样的民主权利古今未有。

  缺失民主权力的反腐,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而且群众一天比一天觉醒,认识到这是在“作秀”,从而“收买民心”的作用也没有了,相反,群众会很厌恶。

  2.清除异己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往新帝即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是收买民心,第二是清除异己。因为老臣往往盘根错节,对新帝往往不服气,更有“篡逆”之嫌。新帝往往睡不好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毗邻的朝鲜也是这样。

  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权统治,新帝清除异己是必然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如果以“谋逆”论处,现代社会岂不是成了笑话?也是增加不可预知的“动荡”,增加百姓的“好奇心”,比较麻烦。那么,以“腐败”论处,百姓就容易接受了。官僚体制下,可以达到无官不贪的境界。一抓一个准,实在没啥大腐败,也可以栽赃一下,百姓也相信。现在有个词叫“选择性反腐”,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因此,以“反腐”的名义清除异己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是两全其美,不,三全其美的办法。还可以给“腐败者”以宽慰,增大统治者的自由裁量度。统治者、“腐败者”、“百姓”都乐意接受。社会由此也趋向吻腚。

  3.黑吃黑

  腐败者是黑的,反腐者也未必是红的。关于反腐者的“黑”,有各种表现形式。地方反腐表现尤为明显。反腐的钱到哪去了?清代乾隆晚年的和珅就是一例。乾隆出于各种原因不舍得打击和珅,据说和珅富可敌国,史料记载,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不舍得打,他儿子即位后,嘉庆帝干了一锤子好买卖,收拾了和珅,充了国库。可是老百姓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了?难怪一个16岁小美女曾说:反腐与你有关系么?反腐的钱给你了么?

  反腐的钱不知所踪,是揣进了个人腰包,还是揣进了小集团的小金库,这都是问题。总之,反腐之后,福利愈少、民生愈艰,便说明问题所在了。

  4.为人民服务

  真正的反腐是从制度上、意识形态上反腐。加强民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两极分化。这样,腐败才没有滋生的土壤,群众参与反腐,腐败分子才会无处遁形。加大惩处力度,官员不敢腐败。在这里,民主是第一位的,福利保障第二位,消灭两极分化是第三位,法治是第四位的。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清廉?就是具备了上述条件。那时候民众的权力很大,社会财富本身就相对平均,福利保障相对完善,惩处力度也大。因此,整治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后还有思想意识的教化,形成清廉的社会风气。

  彻底的反腐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犹如彻底的民主就是社会主义一样。在资本主义国家,北欧四国是廉政指数最高的,那几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福利制度比较完善,没有两极分化现象。因为贫富分化严重势必造成贪欲四起,社会保障健全,官员就缺少了贪欲的一个条件。腐败如洪水,用民主来堵,用福利来疏。一堵一疏,才是治水之道。当然,官员的福利高,普通民众的福利也一样高,否则不就形成了新的“阶级”吗?有阶级分化,即使不腐败也是一种腐败。所以必须实现全民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制度。

  反腐的三种方法

  5.执法大队

  在官僚机构制度下,用反腐机构、执法大队的方式可以从封建王朝那借鉴经验。什么御史台、殿院、察院、监察院、廉政公署、独立检察官、反贪局、纪检委、检察院等,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反腐机构。试问:反腐官员与腐败官员如穿一条裤子怎么办?古代所谓“官官相护”,现在不是一样的么?

  再有就是钦差大臣、八府巡按公等,与上是如出一辙,唬人的装备而已。不还权于民,一切都是枉然。中国人传统思维较强,一听到钦差大臣,忙的喜不自胜,因为听包公的戏听惯了的缘故。这个青天、那个青天的,一到跟前看,都是多云的天。

  钦差大臣连标也治不了的,尚方宝剑不过可能变成摇钱树了。

  6.社团监督

  西方民主政治主要的是舆论监督、社团监督。为此,就需要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其实呢,这些在我国的宪法上也是这么写的。不过真正实行起来很困难。这也难怪说“中国人不守法”,到底是什么中国的“什么人”不守法呢。西式民主在一些国家实行的好,一些国家实行的不好,我主要指反腐这一方面。所以这种民主还不够健全,最多属于“半民主”。但是,半民主也比没有民主好啊,甚至说是好多了啊。所以,西式民主在中国有很多的粉丝,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年轻人大概没见过真正的民主罢。或者说真正的民主被一些人扭曲、抹黑了吧。

  不管怎么说,在野党的监督,“独立”媒体的监督,对腐败也有相当的遏制。问题在于非执政党有相当的权力就好,不能说所有政治权力都在执政者的一方,这样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7.人民管理

  所谓人民管理,需要一个经济的基础,那就是全面的公有制国家,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这样的人民可以不太分阶级了,否则在私有制下,有明显的阶级分化,任何东西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

  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所谓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人民的管理才能实现,腐败才能彻底根除。私有制下,资本家与官员的暗中交易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任何监察机关恐怕都查不到。

  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个人都有权对腐败官员进行监督、批判、公开揭露,甚至直接赶下台!官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同时群众也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定期选举官员和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官员和普通民众一样的物质生活,充分的社会保障,没有必要腐败。官员对民众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由人民任命、而不是上级任命,这样,官员的“被迫腐败”、“升迁腐败”也不存在了,安心为人民做好服务员就可以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梦想吧?呵呵,毛泽东时代就实现了这一点,那时候高级官吏最多也就是吃的好一点、穿的好一点。比如毛主席吃饭就是四菜一汤,肯定比普通百姓好一点。但这大概不算什么腐败罢。其余的贪钱、受贿、包二奶、大吃大喝啥的基本没有。为啥呢?这一切都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眼里呢,谁敢呢。这就是人民民主的力量。

  由于内容敏感,不便多举现实的例子,心到佛知吧。认清本文提到的七点问题,在看到谁高喊“反腐”,要冷静思考一下,因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分辨力。就像说“我爱你”就真的爱你了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